反對解編曾文溪水源保護區(之二)

缺水危機如此嚴重,不容解編既有水源

IMG_6988.JPG 

(玉峰堰)

11月6日 報載:水利署副署長曹華平在成大參加「水利工程暨氣候變遷研討會」時表示,台灣旱澇分明的頻率愈來愈密集,今年上半年還在對抗六十年來最嚴重的旱象,下半年就受到蘇迪勒颱風的侵襲。他說,五年後西半部重要城市都將成為缺水高度風險區,其中高雄每天用水缺口達63萬噸,台南缺口為44萬噸。

對了解南部地區供水狀況的人來說,這種事情算不上什麼大新聞。本來,在美濃水庫因環保人士強烈反對而終止之後,南部供水最大的期待就是「曾文越域引水」。這項工程打算從桃源區的高屏溪上游荖濃溪興建一道攔河堰,由此取水經過引水隧道穿越玉山山脈,跨越楠梓仙溪,再進入曾文水庫上源支流草蘭溪。工程在2003年經行政院核定,預定2012年完成。當時預定可以為台南高雄地區增加每天60萬噸的公共給水。這項工程雖曾遭受環保團體反對,但是工程仍然順利進行。可惜的是,老天並沒有眷顧那些整天想著開發新水源的人士。2009年一場莫拉克颱風帶來慘重的八八水災。進行中的引水工程嚴重損毀,也有人認為小林村滅村事件跟這項工程有關。無論如何,這個「每天60萬噸」的計劃宣告落空。

八八水災還帶來更嚴重的水庫淤積問題。本來,由於我們的水庫當初興建時,都沒想到該做排沙道,以致上游砂石進入水庫後就累積在水庫裡面。水庫蓋好後,經不起「民意」的壓力,水庫集水區遭受濫伐濫墾濫建,更加劇集水區的土石流崩塌,水庫淤積成了宿命。八八水災讓曾文水庫庫容驟然間減少9108萬立方米。曾文水庫上游的33座攔沙壩全部爆滿,不再有攔砂的功能。如今曾文水庫淤積率已達37%,南化水庫達38%,烏山頭水庫更達48%。如果說,烏山頭水庫1930年完工至今已經85年,它的淤積可以理解;但是南化水庫是1993年才完工的,至今僅22年,算是相當新的水庫,卻也「忘了」設計排沙道,導致現今淤積如此嚴重,著實令人費解。

現在曾文水庫、南化水庫的排沙防淤隧道都在如火如荼趕工中,曾文水庫甚至還規劃所謂「繞庫排沙」。但是以曾文水庫來說,無論是陸挖、抽泥、水力排沙乃至繞庫排沙,最大的設想也只是希望減緩每年新增的淤積量,而不是去恢復舊有的原設計庫容量。所以無論怎樣拼命,頂多只能減緩淤積速度,好歹多延長幾年水庫壽命,而不是真的要解決既有的淤積。

水資源匱乏,如果可能開發新的水源,聽起來不錯。水利署也有許多開發新水源的計畫,例如高屏大湖、台南大湖,美濃水庫、瑪家水庫、士文水庫、崇德水庫、南化第二水庫……,但是這些計畫由於對環境的衝擊都相當大,到處受到環保團體與當地住民的反對。水利署副署長曹華平在前述的講話中也坦承,雲林斗六的湖山水庫有可能就是台灣最後一座水庫。

比起開發新水源,其實還有更好更迫切的方法。一個是好好守護既有的水源,另一個是認真恢復舊有的水源。先談恢復舊有的水源。嚴格來說,在河川不受污染的條件下,每一條河川都是水源,因此每一條已經受到污染的河川都是舊有的水源。在實務上,我們可以把過去被解編的水源保護區當作是迫切需要恢復的舊水源。台灣有兩個最著名的解編案,一個是2000年解編的屏東縣東港溪水源保護區;另一個是2001年解編的台南急水溪水源保護區。它們的整套取水、淨水設施都還在,只可惜在惡意解編的情勢下,它們的河水都已經受到嚴重污染。要恢復河水清淨以作為民生用水的來源,都已經非常困難。

因此,現在最急迫的事就是守護既有的水源,不能守住既有水源,只想開發新水源,根本就是捨本逐末。從全台灣的水資源環境來說,怎樣力圖保護各水庫集水區的水土保持,禁止濫伐濫墾濫建,重建山區該有的森林覆蓋率,這當然是根本之計。在現實面上,就是守護既有的水源保護區。已經劃定為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的地方,都絕對不容解編。由玉峰堰取水的山上淨水場平均每天供應4.5萬噸的民生用水,足以讓18萬人不愁缺水。以玉峰堰為依託的曾文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既然是已經存在的水源保護區,在水資源匱乏如此嚴峻的情況下,絕對不容宣告解編。

IMG_6434.JPG 

(停擺中的曾文越域引水工程)

IMG_6034.JPG 

(進行中的曾文水庫防淤隧道工程)

IMG_6569.JPG 

(進行中的曾文水庫防淤隧道工程)

IMG_6956.JPG 

(進行中的南化水庫防淤隧道工程)

arrow
arrow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