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八二三砲戰打下來的兩岸和平基礎

  ——只要台灣留在中國,保留中國統一的希望,兩岸就有和平

 

兩岸八論之一

 

八二三砲戰在1958年8月23日爆發。這一年的8月17日到30日,中共在北戴河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是中共黨史上著名的北戴河會議。雖然中共經常在北戴河開會,但黨史上講的北戴河會議就是指這一次。這一次之所以特別重要,就是因為在這次會議上決定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工農業生產大躍進』、『人民公社』的『三面紅旗運動』,荒唐的『全民大煉鋼』(土法煉鋼)就是在這個會議上做成的決策。當時的毛澤東,相信大陸的社會主義社會已經建立起來了,準備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所以才有「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為了要實現這個總路線,必須讓經濟以超高的速度增長,所以才有「工農業生產大躍進」,而人民公社就是作為從社會主義社會邁向共產主義社會的組織形式。在當時極左思潮的推動下,三面紅旗全面展開。不幸的是,三面紅旗不但沒有讓大陸經濟全面發展,反而造成三年大饑荒,餓死四千萬人。

八二三砲戰同樣也是在這次會上作出的決策。從這裡我們看到,八二三砲戰就是當時『三面紅旗』左傾盲動主義的一部分,是中共左傾思潮的產物。一時之間,「解放台灣」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現在回顧起來,八二三砲戰中犧牲的兩岸軍民同胞,就是那餓死的四千萬人裡的一小部分。

但是如果說八二三砲戰沒有一點合理的成分,那也言過其實。五0年代台海海空優勢都仍掌握在台方手裡時,老蔣總統常以大陸沿海還掌握在他手裡的島嶼作為基地,對大陸沿海進行騷擾性攻擊,這些島嶼構成中共的心腹大患。1955年二月中共發動第一次台海危機,奪取大陳列島。此後,當然想要繼續奪取金門、馬祖以及其他的島嶼如烏坵、東引等。毛澤東的如意算盤是:只要以重砲密集猛烈轟擊金門,金門守軍必然撤退或投降,馬祖以及其他島嶼也就唾手可得。因此在1958年8月23日發動第二次台海危機,這就是八二三砲戰。

1954年8月17日,第一次台海危機正在升溫的時候,美國總統艾森豪誇下海口:「任何對福爾摩沙的攻擊,都必須先壓過第七艦隊。」(Any invasion of Formosa would have to run over the seventh fleet).這句話當然是表明美國防衛台灣的決心,但是其實也表示了美國認為國軍應該從大陸沿海島嶼撤退,因為中共奪取那些地方並不需要壓過第七艦隊。美國的這種態度是國軍在一江山戰役後主動撤出大陳的主因。美國不僅對大陳是這種態度,對金門、馬祖也是這種態度。美國總統艾森豪當然希望國軍從金門撤退。對美國來說,只要第七艦隊在台灣海峽一橫,中共絕對不可能攻擊台灣。但是金門、馬祖的情況不同。第七艦隊總不能開到金門、廈門之間去協助守衛金門。

因此,無論毛澤東或艾森豪,都認為金馬守軍應該會撤退。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老蔣總統意志堅決地要守住金門,不惜一切代價。毛澤東眼看著金門守軍不僅不撤退,老蔣還繼續往金門增兵,百思不得其解。美國也擔心金門傷亡太過慘重,動搖台灣民心,只好協助運補。但是美國只願協助運補,給空軍響尾蛇飛彈,給陸軍八吋榴彈砲,不願直接跟中共作戰。中共也不敢直接攻擊美國運補的軍艦。就這樣,金門守住了。

毛澤東在這場戰役中,經過反覆思索,才終於領悟到老蔣總統堅決守住金門馬祖的真正意圖:如果金馬丟掉了,台灣跟大陸的關係也就切斷了。金門、馬祖不是作為『反攻大陸的跳板』,這一點在9月29日的記者會中,老蔣總統已經清楚表明:『決不放棄金門,因為其乃台海屏障,而非反攻大陸的基地』。10月23日的聯合公報更表明『恢復大陸人民之自由為中華民國政府之神聖使命,達成此一使命之主要途徑為實行三民主義,而非憑藉武力』。但是實際上,金門馬祖也不是『保衛台灣的屏障』。實際上,只要從金門、馬祖撤軍,台灣在美國第七艦隊的協防下,安全沒有任何問題。保留金門、馬祖反而容易招惹共軍襲擊。

金門、馬祖既不能作為反攻大陸的跳板,也無法作為台灣防衛的屏障,那麼堅決守住金馬,只能有一個理由:金馬是作為台灣與大陸的聯結點。毛澤東領悟到了之後異常感動,他終於相信老蔣總統志在中國統一,而非台灣獨立或『兩個中國』。106日毛澤東用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就明白宣告:『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這一點,也是你們同意的。』要注意的是,當時台灣方面仍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仍然與台灣方面維持外交關係。大陸方面卻也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寧可不參加聯合國,寧可與多數國家沒有外交關係,也不願接受『兩個中國』的安排。

李志綏在《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中引用毛澤東的話說:『金門、馬祖就是我們和台灣聯結起來的兩個點,沒有這兩個點,台灣可就同我們沒有聯繫了。』但是這卻是經過金門的炮火才領悟到的。有了這個領悟,才有此後數十年的兩岸和平。不僅不打台灣,連金門、馬祖,乃至烏坵、東引,都不想打了。1978年以前還存在的金門『單打雙不打』,只是讓台灣方面有理由繼續在金馬駐軍,但又不能太激烈,避免美國逼迫台灣方面撤軍。我們常聽說,『沒有八二三砲戰的勝利,就沒有台灣今天的安全』,這種話只有放在這樣的歷史視角才有可能,而不是因為確保金門才使台灣有個防衛的前哨。八二三砲戰打下來的兩岸和平基礎就是:台灣留在中國,保留中國統一的機會,兩岸就有和平。

在這個和平的基礎上,大陸方面將金門、馬祖、烏坵、東引等外島都留給台灣方面。甚至遠在天邊的南沙太平島,大陸方面都不作任何索求,這些地方,都是台灣與主體中國的「紐帶」。這種「紐帶」不僅表現在地理上大陸沿海的外島,也表現在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台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當然有資格保留故宮文物在台灣,故宮文物出國展覽,不必擔心大陸方面會要求扣留。當台灣留在中國,沒有任何理由擔心台灣的經濟建設會被破壞。台積電可以安心生產,大家都可以在這裡安居樂業。台灣的每一項成就都是中國人的成就。只有當台灣意圖「脫離中國」時,才有所謂「武統」的問題。

arrow
arrow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