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岡壩基本資料
☆ 石岡壩
管理機關: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
位置:大甲溪下游石岡區與東勢區交界處
興建時間:1974,10~1077,10
水源:大甲溪
使用標的:家用及公共給水、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大甲溪上唯一不具發電功能的水庫)
壩型:臥箕式混凝土重力壩,閘門控制溢流堰
壩身高度:25公尺
壩頂長度:地震前357公尺,地震後275.5公尺
壩頂橋面標高平均283公尺
最高蓄水位:標高274.5公尺(在維持·此標高以下之原則啟閉閘門)
主要設施:
(一)溢洪道(不具滯洪功能)
溢洪道堰頂高程:標高269.92~271.51公尺
堰頂設弧形閘門15座(由左至右依序編為1~15號閘門,地震前有18座)
(二)排沙道
排沙道堰頂高程:267.06~267.13公尺
位於壩左端,設弧形閘門2座
(三)第一·取水口至南幹線第一分水工
第一取水口底檻標高268.17公尺,設調節閘門2座
輸水隧道入口設緊急閘門1座
(四)第二取水口
底檻標高272.7公尺
設調節閘門及緊急閘門各1座
(五)魚道(魚道流量優先放流)
位於壩右端
1999年九二一地震
車籠埔斷層破裂、轉向並延長,直接通過大壩第16號溢洪道,造成左岸地盤提升約10公尺,右岸卻只提升2.2公尺,使壩體產生擠壓、變形而破壞
2000年底復建完成
壩體損壞部分保留作為國家震災景觀紀念地,並於16號閘門後方設置魚道
豐原淨水場
淨水能力85萬CMD
水源來自石岡壩
與鯉魚潭淨水場共同提供大台中地區公共給水
☆ 大甲溪堰壩
德基水庫——青山壩——谷關水庫——天輪壩——馬鞍壩——石岡壩
(大壩下游掏刷)
(大壩上游淤積)
(魚道)
(九二一大地震遺跡)
(大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