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一戰》筆記(9):和平的十二條線索
張讚合 2024/11/4
《注定一戰:美國與中國能逃過修昔底德陷阱嗎?》
Graham Allison, 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 (New York: Mariner Books, 2017)
第四部分 為何戰爭並非無可避免(Why war is not inevitable)
九、和平的十二條線索(Twelve Clues for Peace)
過去五百年,至少有四個案例說明崛起的強權與支配的強權可以成功地逃過修昔底德陷阱。這四個案例提供豐富的和平線索,希望讓中美關係可以成為第五個案例。
葡萄牙在1415年開始其海上事業,在「航海家亨利王子」(Prince Henry the Navigator)的組織與支持下,葡萄牙努力開發各種遠洋技術與知識。1488年,它的遠征軍繞過好望角,找到與印度貿易的航路。15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葡萄牙可說是歐洲的海上霸主。但在1469年西班牙統一,1492年支持哥倫布航行美洲。西班牙興起後,與葡萄牙競逐海上權力。為了避免戰爭,他們向教宗亞歷山大六世請求仲裁。1494年教宗在地圖上從北極到南極畫了一條線,以東屬於葡萄牙,以西屬於西班牙,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巴西人講葡萄牙話、其他中南美洲人講西班牙話。而這兩個海上強權可以相安無事一整個世紀。
[線索1]:較高的權威可以協助解決敵對避免戰爭。二戰之後創立的聯合國及其安全理事會、國際法庭,就是為了作為國際爭端的仲裁者,雖然不見得各國都能遵守,但多少總能發揮作用。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敦促美國總統布希阻止德國統一,她說統一的德國會在和平中獲得希特勒在戰爭中所得不到的。但是,在德國統一後,德國變成了歐洲經濟的領頭羊,英國、法國都希望德國能領導歐洲。這是「歐洲化的德國」(Europeanized Germany),而不是「德國人的歐洲」(German Europe)。歐盟在歷經希臘等國的債務危機、英國退出歐盟之後,迄今仍然健在,德國的貢獻很大。
[線索2]:融入比國家更大的政治、經濟、安全組織,可以約束該國過去的作為。
美國獨立後,跟英國之間基本上是敵對關係。1812年美國企圖「解放」加拿大,爆發一場長達三年的戰爭,美國白宮遭英軍焚毀。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英國曾考慮支援南方邦聯,好讓美國分裂。南北戰爭後,美國國勢逐漸強大。美國經濟在1870年超越英國,1914年成了英國的兩倍。1880年英國佔全球製造業產出的23%,到1914年剩下13%,美國則增加為32%。在這種對比下,英國在西半球不得不對美國盡量忍讓,因此到了1906年英國已經把維持英美良好關係當作基本國策。英美兩國從原來的敵對關係走向史家所稱的「大和睦」(Great Rapprochement),並為兩次大戰時美國站在英國同一邊奠定基礎。
[線索3]:聰明的政治家懂得因勢利導。英國在美國崛起過程中,能順勢適應,不去阻止美國在西半球的壯大,並引導到對自己有利的方面。
[線索4]:時機是關鍵。如果英國在1861年時認定美國的崛起會是英國的威脅,它就會去支持南方邦聯,以便讓美國分裂。分裂的美國就不可能在兩次大戰協助英國。
[線索5]:文化的共通性有利於防止衝突。英美兩國同樣說英語,讓英國人可以認為美國就是英國的擴大。
二戰後,蘇聯在東歐的擴張、1949年中共的勝利、1950年北韓南侵,加上蘇聯核武試爆成功,在在說明共產主義擴張的性質。當1956年赫魯雪夫宣稱「歷史站在我們這一邊,我們會把你們埋葬」,沒有人敢把他當笑話。面對這種局勢,美國的「智者們」(wise men)設計了整套「冷戰」下的圍堵政策,包括經濟戰、資訊戰,乃至在韓國、越南、安哥拉、阿富汗各地的代理人戰爭,但是它們就是不要直接武力對抗。它們彼此默認不使用核子武器,不直接開火殺傷對方的軍人,不對對方的勢力範圍做軍事干預。人們擔心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核子戰爭、人類的毀滅戰,終究沒有爆發。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1991年的聖誕節時蘇聯解體。冷戰終於在人們的嘆息聲中結束。
[線索6]:太陽下沒有新鮮事—--除了核子武器。
[線索7]:MAD(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保證相互毀滅使得全面戰爭變成瘋狂(madness)。
[線索8]:核子大國間的熱戰不可能再是合理的選項。現在的中國也是核武大國,雖然中國核武庫的建立相當緩慢,中美軍方仍需要有坦誠的對話。
[線索9]:然而核子大國的領導人還是必須準備打一場誰都不能贏的戰爭。這種「核子悖論」(nuclear paradox)是避免不了的,任何一方表現不願打核戰,另一方就可以用核威脅來予取予求。
[線索10]:經濟互相依賴會提高戰爭的成本,並降低戰爭的可能性。現在美國與中國雙方互相依賴的程度,有人說已經到了「保證相互經濟毀滅」(mutual assured economic destruction)的地步。如果中美戰爭爆發,對雙方的經濟衝擊很難彌補。
[線索11]:結盟是個致命的吸引力。現在中國崛起,許多鄰國希望美國協防保護,美國必須很小心處理這些盟國的關係,避免被捲入它們與中國的爭端。
[線索12]:國內經濟、治理能力與團結是決定因素。真正的實力來自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