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樑與戰場的選擇
——要當中美交流的橋樑,不要當中美爭霸的戰場
兩岸八論之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成立後,忙著向社會主義過渡,忙著政治鬥爭,疏於發展經濟。雖然毛澤東在開國之初大言「中國人站起來了」,但是人民卻過著「一窮二白」的生活。直到1979年,在鄧小平領導下,走向改革開放,中國大陸才開始認真發展經濟。從那時起,中國大陸連續四十年的高速成長,1995年超越加拿大後,逐步超越義大利、英國、法國、德國,2010年超越日本,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雖然就平均每人GDP來說,仍然還相當低,但因人口基數龐大,整體總量相當大。
在江澤民、胡錦濤領導的時代,奉行鄧小平名言「韜光養晦」的政策,在國際政治上盡量遷就美國。2001年在美國協助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大陸成了經濟全球化的組成部分。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後,習近平當上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他所繼承的不僅是一個「站起來」的中國,而且是「富起來」的中國,他決心讓中國大陸能夠「強起來」。
習近平掌握大權後立刻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共產黨的奮鬥目標。2013年訪問哈薩克、印尼時,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此後,所謂「一帶一路」成了中共積極推廣的對外政策。現在的「一帶一路」實際上是中國大陸爭取開發中國家認同的援助、貸款與投資的政策,在中亞、東歐、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中南美洲都發揮了重大的作用。這等於是向美國與歐洲的西方國家爭奪對第三世界的領導權。
2014年習近平在法國訪問時提到「拿破崙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在德國演講時,習近平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2015年習近平在聯合國總部上提出所謂「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概念都表明了中國大陸意圖使用新的口號來代替西方國家「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的概念。
習近平的強勢作為終於引起美國、歐洲西方國家的警覺。2015年9月,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大西洋月刊發表〈修昔底德陷阱:美國和中國正走向戰爭嗎?〉,2017年正式成書出版:《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希底德陷阱?》。他引用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名言:「是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達揮之不去的恐懼,使戰爭不可避免。」意味著中國大陸崛起,勢必引起美國揮之不去的恐懼,中美之間的戰爭變得很難避免。怎樣應對中國大陸的崛起,變成西方各國學界政界爭論的焦點。
2017年12月白宮公佈川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將中國大陸定位為成為「修正主義強權(revisionist power)」,意指中國大陸意圖塑造與美國利益及價值觀相對立的世界,並將中國大陸當作是美國的「戰略競爭者」,意圖危害美國的安全與繁榮。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強權終於表現出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焦慮。其後美國副總統潘斯、國務卿龐佩奧,都在公開演講中強烈譴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種種罪狀。2018年3月,川普政府發布〈對華301調查報告〉,決定對大陸進口價值5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美中貿易戰正式開打。2000年新冠病毒傳入美國後,川普政府應付傳染病的方式一團混亂,川普把所有問題甩鍋給中國大陸,還把病毒稱為「中國病毒」、「功夫病毒」。
2021年1月拜登上台後,更加仇視中國大陸,不但不停止貿易戰,反而更展開晶片戰、科技戰,意圖壓制中國大陸科技的崛起。要求其同盟國家配合對中國大陸「斷鏈」、「脫鉤」,不要將高科技產品賣給中國大陸;不要買大陸的華為等等的資訊通訊產品。過去的「全球化」被美國認為是助長了中國的專制與擴張。2022年10月拜登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中,用所謂「民主」(democracies)對抗「專制」(autocracies)來作為遏制中國大陸的主軸。建立澳英美三邊安全協議(AUKUS)、美日印澳的四邊安全對話(QUAD),清楚明白的意思就是要圍堵中國大陸。
雖然美國遏制中國大陸的意願強烈,但是美國國力卻無法跟上。美國由於「帝國過度擴張」,在這個世界干預太多美國實際上管不了的事情。川普競選總統時提出「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與「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MAGMA)的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實際上表示美國已經不再偉大了;而「美國優先」則是表示美國已經沒有能力再多管國外的閒事了。2017年2月川普上台後,立刻宣布退出TPP,這是歐巴馬煞費苦心才完成簽署的、以中國大陸為對抗目標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其後又陸續退出或啟動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伊朗核協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萬國郵政聯盟、中程導彈條約、聯合國武器貿易條約、世界衛生組織。這些「退群」的舉動,都表示了美國已經無力領導國際事務。中國大陸利用這個大好時機積極介入各種國際組織,爭奪領導權。
拜登上台後,標榜「美國回來了」,希望能奪回某些組織的領導權。2022年2月1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給西方國家帶來很大的困難。在不能直接出兵進入烏克蘭驅逐俄羅斯軍的情況下,只能以各式各樣軍事援助烏克蘭,並以各種經濟手段制裁俄羅斯。但是制裁俄羅斯也一樣會傷到西方國家自身。而在這過程中,中國大陸、印度與絕大部分非西方國家採取中立態度。中國大陸藉這個機會增加影響力,要求美國以外的國家在貿易戰、科技戰中不要選邊站,不要輕易脫鉤斷鏈。大部分國家也都願意與大陸繼續交往,不願意選邊。
在這「中美爭霸」的過程中,最尷尬的莫過於民進黨執政的台灣。在民進黨「抗中保台」的口號下,根本不可能跟大陸和解,但是兩岸間卻是已經到了唇齒相依的地步。大陸不僅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更是台灣出超的主要來源。就像東南亞、甚至世界一百多個國家,以中國大陸作為最大貿易夥伴,依靠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而發展。這種情況並沒有因為民進黨當政而有衰退。當世界絕大部分不願在中美貿易戰、科技戰選邊站的時候,台灣也沒有理由選邊站。美國對「全球化」的破壞,在中國大陸強大的經濟影響力下,恐怕只能有短期效應,就算對中國大陸造成傷害,對美國以及響應美國的國家也一樣會造成自我傷害。
比貿易戰、科技戰更嚴重的是:許多人擔憂美國可能利用台灣作為美國的戰爭代理人。美國與中國大陸都是擁有核子武器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它們不可能爆發直接的戰爭。但是美國一些政客與策士卻夢想利用台灣激起大陸對台動武,他們在烏克蘭戰爭中得到靈感,既然可以利用烏克蘭「削弱」俄羅斯,何嘗不能利用台灣削弱中國大陸?這就是所謂的「以台制華」。方法就是:盡量表現對台灣獨立論者的支持,讓獨立論者有恃無恐,以為台灣宣告獨立美國一定會來保衛台灣。美國則以各式各樣武器支援台灣,讓台灣可以保持長期作戰的能力,也就是讓台灣「烏克蘭化」,藉此削弱中國。台灣成了美國的戰爭代理人。
由於台灣四邊都是海洋,平原地區人口密集,不像烏克蘭那樣有許多鄰國可以逃難。而大陸方面又已經宣稱只要台灣獨立就會不惜一切代價武力統一,因此戰爭爆發後台灣勢必生靈塗炭,而美國根本不可能派兵來與大陸作戰。台灣要如何維持繁榮穩定、避免戰爭,需要台灣人的智慧選擇。
台灣因緣際會,在東、西方文明交會的過程中,能夠先走上經濟現代化,成了中國大陸在鄧小平時代開始以後走向現代化的楷模。台商前進大陸,把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帶到中國大陸,對大陸現代化幫助甚大。這就是「橋樑」的作用,對台灣、對西方國家、對中國大陸,都發揮了偉大的作用。如果台灣不此之圖,寧可選擇所謂的「台灣獨立」,以脫離中國為目標,台灣勢必成為慘烈的戰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