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沸騰的護城河》筆記(九)

張讚合  2024/9/26

 

◎博明:《沸騰的護城河:保衛台灣的緊迫行動》,胡佛研究所,2024

   The Boiling Moat: Urgent Steps to Defend Taiwan

   Edited by Matt Pottinger

Hoover Institution, 2024

 

第九章 美國的動員與裝備(Mobilizing and Equipping)

    Robert Haddick

 

美國與盟邦的決策者必須認定反中戰爭可能是長期的、無止境的、緊張情勢時起時伏的,因此現在就得做好動員準備。但是動員如何做到最適當卻並不容易。

戰爭之爆發通常是在雙方都不認輸的時候,只能藉戰爭來決定輸贏。中共本來就志在奪下台灣,奪下台灣就能主宰西太平洋海空航線。

中共有可能先選擇封鎖台灣,但如果時機適合速戰速決,也可能選擇直接兩棲登陸戰。

軍事動員是指動員一個國家的勞力、財務與工業產能來為戰爭服務。交戰雙方要較量誰的動員能力強。在1941年美國加入二戰戰局以前,美國已經做好動員的準備,奠定勝利的基礎。

動員也可能招致失敗,越戰時的動員就是例子。19653月,兩營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錄越南峴港,到十二月美軍增加到184,300人,1968年最多時達536,100人。大規模徵兵導致國人的反抗,並加速通貨膨脹,政治不穩定。

美國航太產業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中國雖也發展迅速,仍落後美國一大截。美國航太產值是中國的七倍,今後仍將繼續保持優勢,這是摧毀中共海軍與陸基飛彈基地的主力。因此,符合軍事戰略的動員規劃就是加速航太產業,生產最有用的武器載台與火力。

中國的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32倍,美國的海軍動員不如中國。地面部隊會成為共軍炮灰,因此都不適合作為動員的對象。

美國財政赤字已是國民經濟產出的5.8%,十年內還會越來越糟。財務與勞力的大規模動員已不可能。

美國在介入二戰前,本來動員的重點在地面作戰的陸軍,但羅斯福總統觀察當時戰況,決定轉向空軍與海軍的動員,這使得美軍在戰場傷亡大幅降低。只可惜動員轉向的決策來得太晚,如果能更早轉向,對美國會更有利。

中美的地緣戰略競爭是整個世紀的大事,美國必須與時俱進,以自己的競爭優勢對抗中國的劣勢。美國必須在戰爭爆發前儘早做好準備;必須與航太航海產業共同策劃;增建B-21突襲者轟炸機工廠,擴大生產;增加武器系統研發的資金,尤其空對面飛彈、無人機艇;加強太空通訊偵察能力。

總之,要讓中共相信他們不可能贏得動員競爭;讓他們相信無法以武力奪取台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omerdale1106 的頭像
    homerdale1106

    張讚合與楊淑娟的部落格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