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鳳凰木 火紅鳳凰花,可待成追憶
(鳳凰花開)
(鳳凰木的刀狀莢果)
(仁德德南國小內的鳳凰木)
對許多年紀大一點的台南人來說,六月盛開的鳳凰花,真是一件珍貴的共同回憶。
原來的舊台南市,把鳳凰花當作市花,畫在舊台南市的市徽上,成功大學也把鳳凰花作為校徽。
鳳凰花是台南人的驕傲。在它最盛的時候,到處都是鳳凰木的身影,台南號稱“鳳凰花城”。
"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它那滿樹火紅的花朵,配上傘狀伸展的翠綠枝葉,
讓人神清氣爽,精神振奮。尤其它的花季正好跟畢業季合拍,讓畢業生頗有前途似錦的昂揚胸懷。
鳳凰木是1897年日本人從馬達加斯加引進的,來台灣已經超過一百年。
可惜的是,在都市擴展的過程中,它似乎越來越不受都市管理當局的歡迎。
它的葉子細小,在落葉時節細葉紛飛,很不容易打掃;枝幹容易折斷,板根會撐開路面;
在開闊的公園裡面還好,當作路樹已經完全不可能;更糟糕的是,它很容易得褐根病。
已經種的不容易長好,稍微老一點就會死掉。市政當局寧可用其他樹種代替,不願再種鳳凰木。
台南縣市合併以後,台南直轄市重新制定新的市花,原來台南市的鳳凰花與台南縣的桂花同時廢棄。
民進黨市政府似乎偏愛蝴蝶蘭,只有國民黨方面的人馬在為鳳凰木奮鬥,於是市花甄選暫告停頓。
台南新市徽的甄選也完全把鳳凰花排除。其實,鳳凰木風華的失落,不僅在台南市,而是全台灣如此。
老樹保不住,新樹不願種,也許再過不久,鳳凰木終究會在台灣絕跡。國民黨又何必跟鳳凰木掛鉤?
小時拿著長長的莢果當玩具刀打仗,在滿樹紅花綠葉下乘涼,此情此景,恐怕只能留作美好回憶。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