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雞蛋花(緬梔) 香噴噴的雞蛋,不能隨便吃喔
(雞蛋花/緬梔 攝於德南國小)
(雞蛋花/緬梔 攝於台南民宅)
(雞蛋花/緬梔 攝於台南民宅)
(雞蛋花/緬梔 攝於成大成功校區)
(落葉後的緬梔,真的是“枝必三叉”嗎? 攝於成大成功校區)
“緬梔”是夾竹桃科緬梔屬植物的總稱,因為花瓣的質感看起來很像雞蛋薄片,
因此俗稱“雞蛋花”。它的原產地在南美洲,台灣早在荷治時期就已引進。
1697(康熙37年)來台南的郁永河,有一篇歌詠緬梔的“竹枝詞”:
“青蔥大葉似枇杷,臃腫枝頭著白花;看到花心黃欲滴,家家一樹倚籬笆。”
這首詩不僅證明了清朝初期緬梔已經很普遍,而且還清晰描繪了緬梔的特點。
郁永河為該首詩作的註解是:“番花,葉似枇杷,花開五瓣,白色,木本,
臃腫,枝必三叉。花心漸作深黃色,攀折累三日不殘。香如梔子,病其過烈,
風度花香,頗覺濃郁。自四月至十月開不絕。冬寒併葉俱盡。”
說它“番花”,表示這是外來種。一直到現在,許多人還是寧可稱它“番花”。
雲林口湖有個村落“番花腳”,就是因為有棵超過三百年的緬梔。
它的葉子很大,很像枇杷的葉子。花有五瓣,最普遍的品種是外部呈乳白色,
內部卻是蛋黃色。應該說,“雞蛋花”之名是因這個品種而來。
花香濃烈,某些體質的人可能會對它過敏。樹枝流出的白色乳液有毒。
多數品種在冬天落葉後,光禿的樹枝分叉有致,狀如鹿角,因此也稱“鹿角樹”。
台南神學院從前是台灣首富蘇萬利的花園,裡面就有一棵古老蒼勁的緬梔。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