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紫花藿香薊 大著膽子跟大花咸豐草爭地盤
(紫花藿香薊 攝於崁頭山)
(紫花藿香薊 攝於崁頭山)
(紫花藿香薊 攝於崁頭山)
(白花藿香薊 攝於斗六)
(白花藿香薊 攝於八仙山)
(鋸葉貓腥草 攝於谷關大道院)
(鋸葉貓腥草 攝於谷關大道院)
(紫花藿香薊 PK 大花咸豐草 攝於谷關大道院)
藿香薊不是藿香(唇形科)也不是薊(菊科薊屬,如南國薊),
但是它有藿香的氣味,也有那麼一點薊屬植物的形狀。
它是菊科藿香薊屬,本屬有紫花藿香薊與白花藿香薊兩種。
紫花藿香薊的競爭力顯然比白花藿香薊強,數量也多得多,
但是白花藿香薊較耐旱,因此也還是有它的生存空間。
在台灣還有所謂“假藿香薊”,歸在“假藿香薊屬”,
還有一種“貓腥草”,歸在“貓腥菊屬”,長得也很像紫花藿香薊。
看到藿香薊時,何妨聞一聞葉子的味道,看看是香還是腥。
然後看看葉子,藿香薊多半呈三角形、心形的,葉緣細鋸齒十幾對;
假藿香薊或貓腥草葉子較狹長,鋸齒較粗,每邊只有5-8對,常是6對。
藿香薊每支花莖會長出十幾朵頭狀花,假藿香薊則較為稀疏。
藿香薊瘦果上的冠毛呈鱗片狀,像是一朵朵的五星小花;
假藿香薊瘦果有15至40根冠毛,種子成熟時會像蒲公英一樣飄散。
由於紫花藿香薊的強勢作風,其他三種其實並不容易發現。
在大花咸豐草當道的台灣,大概也只有紫花藿香薊夠格搶些地盤了。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