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騰的護城河》筆記(五)
張讚合 2024/9/20
◎博明:《沸騰的護城河:保衛台灣的緊迫行動》,胡佛研究所,2024
The Boiling Moat: Urgent Steps to Defend Taiwan
Edited by Matt Pottinger
Hoover Institution, 2024
第五章 台灣如何對抗中國使用武力(Countering China’s Use of Force)
Ivan Kanapathy
共軍的『灰色地帶』行動越來越多,很有可能灰色會轉黑,變成全面性的攻擊。當中國船隻或無人機靠近24浬鄰接水域時,就應予警告驅離;進入12浬領海時,軍方必須採取行動,不能退縮。對方飛機進入40浬時,台戰鬥機須緊急起飛,予以警告驅離,必要時予以攔截。
中共可能先攻占台灣領有的大陸沿海或南海上的外島,這時美國無法介入,〈台灣關係法〉並不涵蓋那些島嶼。東沙島最有可能被佔領。中共這樣做也許很愚蠢,因為這些島嶼象徵台灣與大陸的連結,但是中共有時會失算。因此台北必須有個回應的計畫,例如可以部署許多刺針與標槍飛彈做必要的反擊,這樣可以讓國際間看到中共的暴力與台灣的戰鬥意志。不能像克里米亞那樣,一點反抗都沒有就被拿走了。
台灣必須準備好遭受大規模飛彈攻擊軍事設施與關鍵基建並封鎖禁運。只要台灣不投降,就能得到民主國家聲援。PRC將知難而退。台灣要決心像烏克蘭那樣,讓中共無法速戰速決。
金門八二三砲戰是個好例子。共軍對金門密集轟炸加封鎖,但守軍堅決不屈服。兩星期後美軍開始協助運補,共軍不敢打美軍,終致不得不知難而退。
今天台灣可以從八二三砲戰學到三件事:
- 台灣全島都在共軍飛彈威脅下,須有足夠的反飛彈能力。尤其領導中心、主要城市與關鍵基建。
- 須有足夠的戰爭物資儲備。戰爭爆發時,外界運補困難,只能靠平時囤積戰時物資。
- 軍機軍艦都應該設法離開共軍飛彈射程之外。台灣軍港停泊的軍艦、機場跑道、油庫、電力樞紐都會成為首波飛彈攻擊的目標。
台灣必須全力拒止共軍在台取得據點。在共軍登陸前,必須耐得住轟炸與禁運,時間至少兩個月。讓盟邦有一個月的決策期,另一個月讓美軍及盟軍可以逐步衝破共軍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 Area Denial, A2/AD)。共軍的潛艦、大型戰艦、航空母艦是用來對付美國的,就讓美國用他們質量優勢的長程精準打擊武器與先進潛艦來對付。台灣不需要潛艦與大型戰艦。
台灣可以考慮以飛彈破壞大陸的軍事設施,但不可對大陸『反價值攻擊』(Counter Value Strike)。(註:針對對手有價值但不構成軍事威脅的資產,如城市、平民,所作的攻擊)
美國希望台灣採行『不對稱防衛戰略』(Asymmetric Defense Strategy),要台灣獲得有韌性且成本低的武器載台,但台灣要的卻是先進戰機、攻擊直升機、有相位陣列雷達的軍艦、垂直飛彈發射架、現代的坦克等等。2019年起,蔡英文總統比較配合美方的觀點,願意購買人攜式刺針防空飛彈、魚叉反艦飛彈、海馬斯發射架、收割者無人偵察機。
三十年前,台灣的GDP是中國的一半以上,現在卻不到二十分之一。經濟上的不對稱反應在軍事上,需要不對稱戰略。
台灣2022年國防預算只有GDP的1.6%,中國以更大的經濟量體卻有GDP的3.8%。台灣至少應像美國一樣佔GDP的3.5%。美國人防衛台灣的負擔不應該比台灣人多。向美國軍購不僅表現台灣防衛的決心,也可平衡美台貿易。
台灣國防資源要有效運用。外島不必放太多資源。
台灣的最新潛艦雖然費用高昂,卻將是本地區最吵雜最脆弱的現代船隻。不如把這個經費拿來發展無人海上攻擊載具,例如SMART魚雷。
台灣沒必要企圖爭取空中或海上優勢,它們的成本與風險都太高。反之,大量致命的、分散的、易存活的防空、反艦飛彈應該作為有效拒止的骨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