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綠貓蛛   形如翠玉,卻是凶狠的“貓科”蜘蛛

台灣綠貓蛛  

綠貓蛛捕蜂  

今年(102)七月,跟著荒野協會去崁頭山,

一位資深會員突然叫說:大家來看,這是台灣綠貓蛛。

我在草叢裡尋找了老半天,還是找不到。

終於有人指引方向,才看到那黃綠色美如翠玉的蜘蛛,

停在綠色的葉子上,沒有定神去看,還真不容易見到。

 

看來,不是只有我們不容易見到牠,

就算牠的獵物,也不容易警覺到牠的存在。

據說牠就像貓科動物一樣,在草叢間潛行,

見到獵物靠近時,會高舉兩隻前腳,猛然跳起,

撲向獵物,一把抓住,把消化液注入獵物體內,慢慢享用。

 

我們就發現到一隻可憐的蜂,也許正在尋訪花蜜的時候,

被這隻蜘蛛給盯上了,勇猛如蜂,竟然被綠貓蛛逮住了。

“自然”就是這樣,所謂“生生不息”總也包括生命間的相食相養。

我們不必為這種自然現象感嘆或哀傷,不必想去拯救那隻被捕食的蜂。

只要減少人類的干擾,自然就會去從事自然的演化。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29 Mon 2013 14:51
  • 垂柳

垂柳   騷人墨客的吟詠,不如紅擬豹斑蝶的愛戀

 IMG_1357  

IMG_1354  

 

詩經裡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宋朝柳永的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楊柳岸,曉風殘月”,

自古以來,湖光柳色的絕美境界,總是知交聚會賞景的好地方,

但是相聚時的歡樂,總是難免別離的惆悵。

當別離之時,折下一支柳條,送給遠行的知交,也像是“挽留”吧。

 

詩詞裡的“楊柳”,其實都是指垂柳,楊柳科柳屬的植物。

楊柳科除了柳屬之外,還有一種楊屬的植物,像是白楊之類的樹木。

所以嘛,在植物學家,“楊柳”可能包括了“楊”與“柳”兩種不同的樹木。

但是文學裡的楊柳,甚至“楊”或“柳”,可能都是講垂柳。

就連觀世音菩薩手持的“楊枝”,其實也是柳枝。

 

在台南巴克禮公園做定點觀察的時候,我們看到美麗的蝴蝶在柳樹間飛舞,

資深的伙伴告訴我們,那是“紅擬豹斑蝶”,翅膀上有著美麗的豹斑。

牠們的幼蟲是以柳屬植物的葉子作為食草,因此可以常常看到牠們在柳樹間旋繞。

對牠們來說,柳樹就是牠們生命的泉源,難怪牠們對這柳樹依依不捨。

騷人墨客對“楊柳依依”的吟詠,總不如紅擬豹斑蝶對柳樹的依戀。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麗夜蛾與苔蛾的幼蟲 

   隱藏在地衣與苔蘚間的蛾類幼蟲

麗夜蛾幼蟲  

苔蛾幼蟲  

今年(102)4月,我們夫妻參加荒野協會的崁頭山定點觀察。

走著走著,妻突然拉著我說:你看,石壁上有一種奇怪的動物。

我看了老半天,看不出所以然。我說,那不就是一大片地衣?

她說:仔細看喔!她用一根小樹枝,輕輕撥了一下。我看到一小片地衣居然動了起來。

妻說,有位較資深的伙伴告訴她:那是苔蛾的幼蟲。

 

回家以後,我越想越覺得不對。因為我覺得那塊岩壁上的並不是苔蘚,幹嘛叫苔蛾。

於是我上網查“地衣  蛾”,果然被我查到這種長在地衣間的奇特動物,名叫“麗夜蛾”。

牠的幼蟲靠地衣為食,還會把地衣抹在自己的身上,偽裝成地衣,讓敵人不能注意到他。

聽說牠走路的時候會把身子拱起來,我那時沒想到該等等它走起路來,拍一張特寫。

今年7月,我們再來崁頭山定觀。我遍地尋找麗夜蛾的幼蟲,可惜完全找不到。

 

就在失望之餘,一位資深夥伴指著岩壁上苔蘚間的毛毛蟲,告訴我說:那是苔蛾的幼蟲,

專門吃苔蘚植物。我定睛細看,果然在苔蘚間看到許許多多長著細細長毛的毛毛蟲。

那些長毛讓牠們看起來很像透明的小蟲,藏身在苔蘚的群落中,不細看還真不會發現。

這次我確信這位夥伴是對的,回家後查證的結果果然沒錯。

擔任解說員,本來就沒辦法每次都正確無誤。我們都只能不斷學習,力求進步。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紫葉槭    七月炎炎夏日的楓紅

 

紫葉槭  

紫葉槭  

今年(102)七月初,我們夫妻和妻的姐姐一起去棲蘭神木園區旅遊,

在園區的大門外,我為她們姐妹拍照留念。我突然發現,

這個場景好像有點奇特。現在是七月的大熱天,怎麼可能有這樣的楓紅?

我請教園區的導覽,他們告訴我,這是紫葉槭,整年都是這樣的紅葉。

兩位姐妹花在紅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美麗。

 

第二天到了太平山,那裡有個往上走的台階步道。

台階兩旁羅列著兩排通紅的紫葉槭,壯觀又美麗。

我們慢慢地往上走,慢慢地欣賞這難得一見的夏日楓紅。

這種紫葉槭據說是掌葉槭的園藝栽培種,也叫做日本紅楓。

據說它春夏火紅,秋天時反而會出現綠色接近褐色的老葉片。

 

我看過台大植物系教授李學勇的大作,他認為“槭”這個名詞是誤用。

因此在我寫這篇時,為了該在標題上寫“紫葉槭”或“紫葉楓”,

確實想了好久好久。最後我還是決定寫“紫葉槭”。

因為,棲蘭神木園的導覽這樣告訴我,太平山森林遊樂區的生態介紹摺頁上

也這樣寫。也許,這就是所謂“約定成俗”吧!李教授,真抱歉!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落羽松      可以長在水裡的“松樹”

 

IMG_1365  

IMG_1385  

 

第一次注意到落羽松,是在台南的竹溪寺會館,

它那優美的樹形,悠然下垂的枝葉,

尤其是它那隨著四季變換顏色的葉子,讓人難以相信

這種針葉樹竟然也會是冬來落葉的樹木。

第一次在冬天看到它時,我以為它已經乾死了,令人感到蒼涼惋惜,

可是在春後看到它新葉著長,又讓人充滿新生的喜悅。

 

可是這一次在台南巴克禮公園,我卻有了一次奇異的發現。

就在巴克禮公園的盡頭,有這麼一個小池塘,

池塘水邊,竟然有落葉松長在水裡。

我請教荒野協會的前輩“浣熊”(自然名),這些落羽松怎麼可能不會淹死?

他說,落羽松本來就是生長在北美的沼澤裡。

 

他帶我走過去看那水岸上奇形怪狀的“膝根”,

像是許許多多的膝蓋伸出地面,奇妙地幫助樹木呼吸,

於是它就可以自在地長在水裡,讓人驚嘆“松樹”居然不會淹死。

其實,它也不是松樹,它屬於杉科,似乎應該叫做“落羽杉”,

不管是杉還是松,會有紅葉轉落葉,還可以長在水裡,

不能不是很大的特色,它的適應能力令人刮目相看。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塔樹

  無憂種子作佛珠,提醒保持清淨心

IMG_1614  

IMG_1611  

我在台南竹溪禪寺聽佛學講座的課程時,

注意到寺外的馬路上,有兩排形態優美葉色蒼翠的樹木,

寺院的師父告訴我,那是無憂樹,也叫阿育王樹或印度塔樹。

他們費了許多功夫,把無憂樹的種子作成佛珠,

當作辦法會時,送給信眾的結緣品。

 

我常在佛教書中看到,佛陀降生在藍毘尼園的無憂樹下,

而入滅的地方是在拘尸那羅的娑羅雙樹間。

這三種樹似乎都可以稱為“無憂樹”,但是它們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樹木。

佛陀降生時的無憂樹,學名 Jonesia asoka,英文稱 ashoka tree,豆科。

ashoka (或 拼作 asoka) 意思是 sorrowless,也就是“無憂”,

而孔雀王朝偉大的君主阿育王,正好也就是這個名號。

 

佛陀入滅時的娑羅雙樹,學名是Shorea robusta,龍腦香科,英文稱 Sal tree。

至於印度塔樹,學名是 Polyalthia longifolia,番荔枝科,英文稱 Long-leaf polyalthia。

坦白說,我對這些還沒有十分把握,很盼望行家能夠指教。

但是無論如何,“無憂”總是佛家的共同理想。

就像竹溪寺師父說的:“製珠者想將無憂的種子,深植每位菩薩心中,

無論佛珠是戴在身上或拿在手中,能時時提醒自己要保持清淨心。”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Jul 11 Thu 2013 18:17
  • 黃菀

黃菀   高山上迎賓送客的千千萬萬朵金色花

黃菀  

黃菀  

今年(102)七月初,我們夫妻去棲蘭神木園旅遊。

導覽先生很熱心地為大夥兒解說那些有著古聖先賢大名的神木群。

妻卻特別注意到步道邊常常出現的金黃色花朵,

在這一片綠意盎然的森林中,點綴得清新美麗。

導覽先生告訴我們:那是黃菀,高山上的菊科花卉,台灣的特有種。

 

看它花朵中心的頭狀花,四週圍繞著舌狀花,頭狀花上還有管狀花。

聽說它們的花期就從七月開始,看來我們正好躬逢其盛。

第二天我們到太平山時,也處處看得到它們美麗的倩影。

尤其是在道路的邊坡上,由於人類把道路邊坡基部的其他植物清理掉,

正好便利了黃菀群落奮力搶占它們的地盤。

 

當我們從太平山坐著椰子林公司的接駁車下山時,

就在車上,我們看到路邊盛開的金黃花朵,絕對不只是“成千上萬”。

就像伸長它們金色的手臂,千千萬萬隻金色的手臂,

熱情地歡送我們下山。妻說,真想下車去走一段路,多看他們幾眼。

也許,來日方長。明年我們也許該計劃去翠峰湖走一趟,

再來重溫一路金黃黃菀盛放的的熱情。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咬人狗    狗嘴裡吐出晶瑩剔透的珍珠

 

IMG_0905  

IMG_0907  

 

聽說過“狗嘴裡吐不出象牙”這種話,也許是吧!

但是有一種狗,卻會吐出晶瑩剔透的珍珠,它叫做“咬人狗”。

它是一種長成喬木的蕁麻科植物。

在它那大大的樹葉上面,長了很多細細的毛,

會讓碰到的人很不舒服,所以它就被稱為“咬人狗”。

 

今年(102)四月,我們夫妻跟荒野協會的伙伴去台南東山崁頭山“定點觀察”,

那裡有很多高大的咬人狗,對這種“惡名昭彰”的植物,其實我也見過。

但是那天不一樣。我們的資深解說員指著結滿一樹的晶瑩剔透的果實,

順手摘下一顆,就往嘴裡送,一面還說:哇!好好吃!大家一起來吧!

 

那怎麼可能?那是有毒植物呀!中毒了怎麼辦?

不會啦!難得看到它結實累累,又這麼靠近路邊,不吃白不吃啦!

我們也就這樣摘來試吃。哇!甜甜的。這些透明珍珠還真的好吃。

從此,對這個令人害怕的植物,有了全新的理解。

 

(嚴格地說,那個晶瑩剔透的部分,並不是“果實”,而是“果托”。

果托托住的才是果實。)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五色鳥

  愛敲木魚的和尚也可以這麼艷麗

IMG_0547  

IMG_0883  

就在我家前面的成大校園裡面,

常常都可以聽到那“叩叩叩”活像廟裡敲木魚的聲音,

從樹木的頂端傳來。可是,你想停住腳步去尋找牠,

卻不見得找得到牠的身影,除非你運氣夠好,

正好牠就停在高高的枯枝頂上,或者電線桿上。

牠那翠綠色的身體,太容易隱藏在樹葉叢中。

 

不過,人們常常也有運氣夠好的時候,

可以拍到牠那艷麗的彩衣。除了綠色的主體部分,

還有紅黃黑藍的各種顏色,妝飾在身體的各個部位。

你看我拍到的那張竹梢上的五色鳥,那種氣質美女的模樣。

可是,直到目前,我還是沒看過牠在樹洞前餵小鳥的模樣。

 

人家都說牠的鳴叫聲像敲木魚,

我卻曾經親眼在近距離看到牠“敲木魚”時

並沒有張開嘴,而只是鼓動牠的喉嚨。

我好像歷經長期的偵查,才終於識破牠的秘密,

每次當我向朋友介紹五色鳥時,都不會忘了透露這個秘密。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耳莢相思樹

  相思,就要微笑喔!

照片altek-1_1011122 052  

照片altek-1_1011122 053  

 

去年12月,我們夫妻參加荒野協會的野外觀察,

我們從巴克禮公園走去台糖公司吃冰棒。

沿途植物非常豐富,而最令人賞心悅目的,

就是這滿樹金黃的耳莢相思樹。

它跟台灣常見的本土相思樹很不一樣。

 

它的花是大大長串的穗狀花序,非常醒目,

不像台灣相思樹那種小小圓圓的頭状花序。

它的葉子也比台灣相思樹大得多,但是形狀很像,

都是那種鐮刀的模樣。

書上告訴我們說:那些葉子都是假葉。

 

它們的真葉只有在它們很小的時候才會出現,

稍一長大就退化掉了。然後它的葉柄就變化成葉狀柄,

所以我們看到的相思樹葉其實都是葉狀柄。

但是它們也一樣有葉綠素,一樣行光合作用,

那我們就“通俗”地說它是“相思樹葉”又有什麽關係呢?

 

耳莢相思樹長出來的莢果,彎彎扭扭的,

就像一隻隻數不完的耳朵掛在樹上,傾聽者過往行人的細語。

它那鐮刀狀的葉子,喔,不要說鐮刀狀,

應該說是微笑時輕輕揚起的嘴角。

荒野協會資深的解說員說:記住,相思時,就是要微笑!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