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098.JPG

(直潭淨水場)

新店溪水資源略記

 

    在經濟部公佈的95座『水庫』中,新店溪上有七座:羅好壩、阿玉壩、桂山壩、翡翠水庫、粗坑壩、直潭壩、青潭堰。2017年7月9日至11日,我們夫妻去烏來地區旅遊四天,我的主要目的是實地去看看這七座水庫。

新店溪有兩大源流:北勢溪與南勢溪,南勢溪有個支流桶後溪。桶後溪在烏來老街匯入南勢溪,南勢溪與北勢溪則在翡翠水庫一號橋下匯流成為新店溪。新店溪與大漢溪會合後就是淡水河。   

    從烏來老街沿著南勢溪主流往上行車,可以到內洞森林遊樂區;從烏來老街沿著桶後溪上行,則可以到泰雅族部落孝義。在內洞森林遊樂區內的南勢溪河谷有個羅好霸,而在孝義部落的桶後溪河谷則有個阿玉壩。內洞森林遊樂區和孝義部落都因2015年8月8日的蘇迪勒颱風受損嚴重而封閉。我們這次無緣靠近這兩座水庫。這兩座水庫是台灣電力公司負責管理的,主要目的在提供烏來水力發電廠的水源。

    烏來發電廠在台電的編組是『桂山發電廠烏來機組』,位在烏來老街上方,它的尾水進入南勢溪後再被桂山壩攔截,送去桂山發電廠(桂山發電廠桂山機組)。桂山發電廠在南勢溪與北勢溪匯合處上方,尾水排入北勢溪。北勢溪上的翡翠水庫是台灣第二大水庫,僅次於南部的曾文水庫。翡翠水庫的蓄水經翡翠發電廠(桂山發電廠翡翠分廠,產權屬翡翠水庫管理局,由台電經營)後,尾水也進入北勢溪。因此北勢溪水量豐富,在與南勢溪會合後流到屈尺,那裡有個攔河堰,正式名稱是粗坑壩,要叫屈尺壩也無妨。粗坑壩抬高水位後,送水去粗坑發電廠(桂山發電廠粗坑機組)。桂山壩與粗坑壩都是以發電為主要目的,因此都由台電公司管理。

    北勢溪與南勢溪匯合處以下的水量都已經很豐富,形成長串的美麗『湖泊』,地圖上可以看到這些名稱:翡翠湖、成功湖、燕子湖、梅花湖、濛濛湖,等等。這些『湖』水到了直潭壩再作一次抬高,供應全台最大的直潭淨水場。湖水繼續下流,再加上粗坑電廠出來的尾水,由青潭堰再抬高,送去公館、長興兩個淨水場。直潭壩與青潭堰都是以淨水場取水為目的,因此都由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理。

    這七座水庫最下方的一座就是青潭堰。從青潭堰以上的整個新店溪流域七座水庫,不管是以發電還是以淨水場取水為主要目的,都是大台北地區的水源重地。『新店溪青潭水質水量保護區』在1979年就已公告劃設,劃設的範圍包括青潭堰以上的整個新店溪流域集水區,面積廣達717平方公里。該年翡翠水庫開始興建,1987年完成。1984年台灣省政府成立『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委員會』,1999年改制為『經濟部水利署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這個『台北水源特定區』是以『都市計畫』的『特定區計畫』來進行水源保護區的管理的,管理區域涵蓋自來水保護區的全部717平方公里。雖然用都市計畫來管水源保護區讓人感覺怪怪的,但是似乎是直到目前為止最有效的水源保護區管理方式。

    許多人會以為台北的水源就是翡翠水庫,實際上翡翠水庫不是唯一的水源,整個青潭堰以上的新店溪及其源流的南、北勢溪流域都是。2015年蘇迪勒颱風造成直潭淨水場濁度飆高,主要是南勢溪這邊的問題。南勢溪上的烏來是重要的溫泉觀光勝地,沒辦法說不開發就不開發。根據資料,烏來的廢污水是先經過污水處理廠二級處理後,專管送到碧潭下方排放。但是烏來山區的森林保育看樣子還有很大的困難,蘇迪勒颱風時造成多起山崩地滑,導致烏來老街大淹水。烏來地區的過度開發,已經出現了警訊。

    由於南勢溪出狀況,台北市政府想要從翡翠水庫大壩下方的北勢溪設新的取水口,再以專管將原水送去直潭淨水場,以便在緊急時可以迴避南勢溪的濁水。我不太了解的是:翡翠水庫難道都不必在颱風來時趁機進行排砂(像曾文水庫那樣必須靠颱風雨量大時排砂)?難道所排的土砂不必進入北勢溪河道(像曾文水庫排砂進入曾文溪河道)?據說現在的翡翠水庫淤積情況並不嚴重,颱風過後藉著大壩上原有設計的沖刷道排砂便可。雖然排砂後的土砂可能流向直潭壩,但是現在需要排放的土砂量不多,不必擔心直潭壩淤積,也不必擔心土砂經由專管直接進入直潭淨水場。喔!但願如此。但願翡翠水庫真的能夠依靠嚴格的集水區管理,做到永遠不愁淤積。否則,說不定該像南化水庫那樣,直接從水庫上層設緊急取水設施,專管送去直潭淨水場。

IMG_0231.JPG

(烏來山崩整修中)

IMG_0291.JPG

(桶後溪在烏來老街匯入南勢溪)

 

IMG_0274.JPG

(桶後溪上的烏來老街區,這些住戶商家還真夠勇敢)

 

IMG_0262.JPG

(烏來發電廠)

 

IMG_0300.JPG

(緊挨著桂山壩蓄水區的旅館、餐廳、商家、民宅)

 

IMG_0316.JPG

(南勢溪與北勢溪匯流處,這座翡翠一號橋通往翡翠水庫)

 

IMG_0313.JPG

(翡翠水庫門禁森嚴,不讓一般遊客進入)

 

IMG_0124.JPG

(粗坑壩)

 

IMG_0116.JPG

(直潭壩)

 

IMG_0317.JPG

(青潭堰)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118.JPG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略記

 

106/4/4 跟老婆、女兒去鰲鼓濕地一遊,記一些心得供有緣人分享。

林務局規劃經營的「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在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村,實際上包括一個平地森林與一個國家重要濕地,裡面還有不開放遊客進入的台糖農場與畜殖場。濕地的形成是由於一件「美麗的意外」,當初政府先築起一道長達10公里的海堤,著手開發海埔新生地,1972年由台糖經營種甘蔗。隨著蔗糖產業沒落、地層下陷水門損壞、海水入侵,就這樣變成了現在的鰲鼓濕地森林。因此,首先要知道的是這裡不只是海邊曬太陽的濕地,還有一座規模相當大的平地森林。既可以在濕地欣賞水鳥,也可以當作森林步道或自行車道。(當地四股社區發展協會有租用自行車的服務)

南部人走61號快速道路去鰲鼓濕地時,千萬別想在「鰲鼓交流道」下交流道,不知道那是怎樣的設計,鰲鼓交流道只提供北部來客上下交流道用,南部來客必須在東石交流道下去,然後沿著快速道路旁邊的引道,順著鰲鼓濕地的指示牌前進、左轉。先到「東石自然生態展示館」聽聽說明,索取很有用的免費摺頁:「鰲鼓濕地森林園區」與「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常見野鳥隨身圖本」,前者有詳細的介紹、完整的地圖,後者介紹濕地常見的鳥類。

我們到的時候已經接近中午,展示館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可以去附近「笨港口港口宮」旁邊吃飯,我們到那裡才知道那裡有便宜、豐盛又好吃的海產餐廳,鄭重向大家推薦。順便也可以參觀、禮拜這個香火鼎盛的媽祖廟。

如果有腳踏車,到了濕地入口就可以開始暢遊整個大園區,可惜我們沒有,只好先在「鷹揚鰲鼓入口意象」停車,旁邊人工濕地步道走走。然後開車去觀海樓,那裡的樓頂有兩台望遠鏡。離開觀海樓後就沿著海堤開車繞一大圈,海堤裡面就是真正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到處都有看不完的水鳥,尤其在南堤防內的「千島湖」,顯然是各種鳥類的真正天堂。我們沒帶望遠鏡,真是非常非常遺憾,更遺憾的是還沒買夠力的照相機,只能用我的那台「小砲」胡拍亂照,雖然大部分廢棄,好歹也拍了一些下來當紀念。由於我們在人工濕地步道與觀海樓花了太多時間,周邊保護區部分、尤其是千島湖部分,沒能好好觀賞。這就注定下次還得再來,希望下次來時可以有腳踏車、望遠鏡以及一台夠力的照相機。

這次最高興的是可以近距離看到整群的黑面琵鷺,而且顯然很少人知道,沒有像茄萣濕地那樣成排的大砲伺候。所謂「近距離」,就是用我的「小砲」就可以拍得清楚的距離。

個人認為: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的規劃是成功的。最可惜的是台糖畜牧場的臭味瀰漫入口處附近。台糖應該可以改善他們的畜牧場管理方式,只是他們不肯用心去做。「東石自然生態展示館」如果能提供出租自行車,應該是件很完美的事。還有,提醒要去鰲鼓濕地的朋友,「千島湖」才是最精彩的地方,要把主要的時間花在千島湖旁邊慢慢欣賞。

IMG_0016.JPG

(緋秧雞)

IMG_0090.JPG

(裡海燕偶)

IMG_0039.JPG

(平地森林)

IMG_0055.JPG

(濕地)

IMG_0083.JPG

(海堤)

IMG_0107.JPG

(北返前整裝待發)

IMG_0110.JPG

(北返前聽大白鷺訓話)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0102.JPG

石岡壩基本資料

 

☆ 石岡壩

管理機關: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

位置:大甲溪下游石岡區與東勢區交界處

興建時間:1974,10~1077,10

水源:大甲溪

使用標的:家用及公共給水、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大甲溪上唯一不具發電功能的水庫)

壩型:臥箕式混凝土重力壩,閘門控制溢流堰

 壩身高度:25公尺

 壩頂長度:地震前357公尺,地震後275.5公尺

 壩頂橋面標高平均283公尺

最高蓄水位:標高274.5公尺(在維持·此標高以下之原則啟閉閘門)

主要設施:

  (一)溢洪道(不具滯洪功能)

                   溢洪道堰頂高程:標高269.92~271.51公尺

                  堰頂設弧形閘門15座(由左至右依序編為1~15號閘門,地震前有18座)

  (二)排沙道

        排沙道堰頂高程:267.06267.13公尺

        位於壩左端,設弧形閘門2

  (三)第一·取水口至南幹線第一分水工

        第一取水口底檻標高268.17公尺,設調節閘門2

        輸水隧道入口設緊急閘門1

  (四)第二取水口

        底檻標高272.7公尺

        設調節閘門及緊急閘門各1

  (五)魚道(魚道流量優先放流)

        位於壩右端

 

1999年九二一地震

  車籠埔斷層破裂、轉向並延長,直接通過大壩第16號溢洪道,造成左岸地盤提升約10公尺,右岸卻只提升2.2公尺,使壩體產生擠壓、變形而破壞

2000年底復建完成

壩體損壞部分保留作為國家震災景觀紀念地,並於16號閘門後方設置魚道

 

 

豐原淨水場

淨水能力85CMD

水源來自石岡壩

與鯉魚潭淨水場共同提供大台中地區公共給水

 

大甲溪堰壩

   德基水庫——青山壩——谷關水庫——天輪壩——馬鞍壩——石岡壩

 

IMG_0103.JPG

(大壩下游掏刷)

IMG_0107.JPG

(大壩上游淤積)

IMG_0117.JPG

(魚道)

IMG_0122.JPG

(九二一大地震遺跡)

IMG_0127.JPG

(大壩)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6568.JPG

曾文水庫基本資料(之二):曾文越域引水與曾文水庫清淤排沙工程

 

☆ 曾文越域引水

   ○曾文水庫滿庫時間少:高屏溪有水量無水庫,曾文溪有水庫但水量不足

   ○荖濃溪勤和設攔河堰→東引水隧道穿過中央山脈(長9,630公尺)→南沙魯跨河水橋跨越旗山溪(楠梓仙溪)→西引水隧道穿越阿里山脈(長4,335公尺)→曾文溪支流草蘭溪→曾文水庫

   ○計劃每日供水60萬噸

   ○總工程費212億元

   ○92,4 行政院核定

            95.1 立法院通過預算

      原預定101年完工

   ○98,8,8 莫拉克颱洪後停工

     荖濃溪攔河堰全遭掩埋

     東隧道東口施工橫坑全遭掩埋

     荖濃溪、旗山溪大量土石,地形地貌已面目全非

          該工程被質疑為小林村滅村禍首

   ○後續工程:

        西隧道全線停工期間安全維護

       荖濃溪、旗山溪新取水工程可行性評估

 

☆ 曾文水庫清淤排沙工程

  ○莫拉克颱洪使集水區崩塌地由600處增至1,717處,崩塌面積由250公頃增至1,467公頃。在氣候變遷情況下,高強度豪雨增加,使水流淘刷能力大增,加速水庫淤積。

○曾文水庫集水區內33座防砂壩均呈現淤滿狀態,喪失攔砂能力

  ○曾文水庫壩前底床坡度較緩,且庫區平均底寬較寬,不利於異重流移至壩前規劃之環境條件

  ○除發電及永久河道放水道(PRO, permanent river outlet)外,尚無專用排砂道,致異重流運移至壩前無法適時排出,形成渾水水庫

  ○清淤困難:

可清淤疏浚數量有限

砂石運輸困難

土石乏人問津

土砂暫置場難尋(現暫置溪畔遊樂區空地)

○回復到設計有效庫容已不可能

○希望在各種排砂工程完成後,能在116年底以後,讓有效庫容長期維持在4.36億噸

    ○短中期清淤策略

        集水區保育治理

持續辦理陸挖清淤

        永久河道放水道改善:控制閘門由何本閥(Howell-Bunger valve)改為射流閘門(jet flow gate)

           估計年排沙量46萬立方公尺

              106/9 梅姬颱風期間,排出逾50萬立方公尺

            增設防淤隧道

            年排砂量預估100萬立方公尺

            101年發包,預定105年完工

  ○長期策略:規劃繞庫排砂隧道搭配多元化防淤措施

          每年再增加180萬立方公尺排砂量

 

  ○有沒有其他異想天開的方法

          譬如:直通海邊的排砂鋼管或運砂流籠………

 IMG_6434.JPG  

(楠梓仙溪上的曾文越域引水西引水隧道東洞口,八八水災後工程停頓)

 

IMG_6441.JPG

(楠梓仙溪上的東引水隧道西洞口,八八水災後工程停頓)

 

IMG_6541.JPG

(曾文水庫排沙隧道出水口工程)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135.JPG

曾文水庫基本資料(之一):曾文水庫

 

 ○管理機關: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

○八田與一於1939年即曾建議在今曾文水庫壩址柳藤潭位置建築重力式混凝土壩一座,因戰事作罷

 ○動工:1967,10,31

        完工:1973,10,31

 ○容量

完工當年總容量:74,840萬立方公尺; 有效容量:63,120萬立方公尺

98,11施測總容量:49,159 萬立方公尺,淤積量25,681 萬立方公尺,淤積率34.31%;有效容量49,058萬立方公尺。

104年庫容約剩4.68億立方公尺

入庫泥沙量之長期年平均值推估約560萬立方公尺

莫拉克當年(98年)淤積9,108萬立方公尺

 ○導水隧道

     兩條導水隧道約略平行穿越壩址左岸山腹,長1,240及1,083公尺

     導水隧道與上游擋水壩完成後,大壩、溢洪道、地下電廠等主要工程才能施工

     一號隧道配合電廠尾水道及河道放水道之施工排水,提前於62,3,2 堵塞完成,二號隧道於62,6,28 完成安裝進口制水閘版

 ○大壩

    分區滾壓土石壩

    壩高134公尺,僅次於德基水庫大壩

    壩頂標高 236 公尺

    正常滿水位:5~8月為225公尺,9~4月為227公尺

 ○溢洪道

    閘門控制三階陡槽明渠式,堰頂標高 210公尺

        弧形閘門三座

 ○取出水工

    取水塔:斜依式取水塔,位於大壩左岸,設置發電放水路取水閘門與永久河道放水路取水閘門,後接發電放水路及永久河道放水道,其出口亦各有閘門

○發電廠

大壩下方隧道內400公尺處的地下發電廠

      裝機容量5萬瓩

最低發電水位171公尺

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所有,委託台電操作

 ○東口導水堰

     溢流式混凝土重力堰

     截水牆、溢流堰、排沙道

     東口取水口取水量,即為烏山嶺隧道輸送量,亦即曾文發電廠之額定流量,每秒56立方公尺

IMG_0136.JPG

(大壩與取水塔)

 

IMG_0123.JPG

(發電廠在大壩下方的山洞裡面)

 

IMG_6558.JPG

(大壩與溢洪道)

 

 

IMG_0068.JPG

(東口,曾文水庫的水由此經烏山嶺隧道進入烏山頭水庫)

IMG_6576.JPG

(東口堰,從曾文青年活動中心前拍攝。曾文水庫的水經過發電廠後,由此攔進東口)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201.JPG

羅東攔河堰基本資料

 

☆ 用水標的:家用及公共給水、工業用水

☆ 管理機關: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北水局)

☆ 位置:宜蘭縣三星鄉、羅東鎮交界,羅東溪歪仔歪橋下游約25公尺處

☆ 水源:羅東溪與蘭陽水電廠尾水(蘭陽溪→安農溪)

☆ 設計供水能力:20萬CMD(年6,848萬立方公尺)

☆ 1995 開始規劃

        1998,12 行政院核定

        2002,1 開工

        2004,2 竣工

        2009,8 經濟部公告為水庫

   水利署公佈的「103年水庫或堰壩營運概況」仍註明「羅東攔河堰尚未正式營運」,「104年水庫營運概況」則列出137.5萬立方公尺的生活用水用水量

☆ 總經費 3.8億

☆ 計畫標的:供應蘭陽溪以南之羅東、冬山及龍德、利澤工業區用水

   最初設計只有引取伏流水部分,但隨即改為建攔河堰引取地面水,既可因蓄水而增加伏流水集水管能力,也可增加蘭陽發電廠尾水利用效率。

   當時預估到110年,宜蘭縣自來水需求量將達41萬CMD,但不含羅東堰的供給量只有28萬CMD

   當時也認為宜蘭地下水超抽嚴重,將造成地層下陷,因此必須改用地面水

☆ 混凝土固定堰:潛沒式,左右岸各一座,寬3公尺,高3公尺,堰頂標高7.7公尺。

    左岸固定堰長125.8公尺,右岸固定堰109.1公尺

  • 橡皮壩活動堰:

共4座,全寬度(含墩閘)172.1公尺

基座標高皆為4.0公尺

由右岸往左依序為1至4號壩

  1號壩:寬32.8公尺,高1.45公尺,壩頂標高5.45公尺

  2號壩:寬56公尺,高1.5公尺,壩頂標高5.5公尺

  3號壩:寬26公尺,高1.5公尺,壩頂標高5.5公尺

  4號壩:寬30.2公尺,高1.5公尺,壩頂標高5.5公尺

平時橡皮壩以起立為主,按水位高低控制起立倒伏,以維持常水位標高5.5公尺

☆ 魚道、魚梯:一號墩閘設平面魚道,右壩座設魚梯

☆ 地表水取水輸水渠道

        1. 進水口設於活動堰上游左岸,入口底檻標高5.0公尺

        2. 渠道:方形暗渠,連接進水口至匯流集水井

        3. 控制閘門:設於匯流集水井入口處

☆ 伏流水取水輸水渠道

      1. 渠道:方形暗渠,收集集水暗管內之伏流水至匯流集水井;地下集水管埋設於清洲橋上游河床下約6公尺處

      2. 蝶形窨井:銜接集水暗管與輸水渠道介面,共8座,為便利輸水渠道清淤及維修用

      3. 控制閘門:設於匯流集水井入口處

☆ 清洲淨水場

△2006,2 經濟部核准自來水公司「羅東堰下游供水計畫」,包括清洲淨水場與輸配水管線等,總經費23.36億,設計出水量20萬CMD,為宜蘭規模最大淨水場.第一期計畫出水量8萬CMD,計畫期程2006-2009年,第二期出水量12萬CMD,計畫期程2012-2013年

△歷經兩次修改計畫,設計出水量減為16萬CMD

2011,7 終於開工

                2013,1,9 試運轉

       原定2014 正式營運

       初期供水1.5萬CMD,未來還可擴增至16萬CMD

  △但試營運後發現水質富含碳酸鈣之類的礦物質,硬度較高(飲用水標準為300ppm,清洲場為220ppm),供水暫告停頓。目前似乎僅作為備援用水

  △實際上目前宜蘭地區公共給水每日需水量僅17萬噸,現有的十多處大小淨水場每日最高供水量可達28.2萬噸,並不需要清洲場;現有取水設備也都沒有造成地層下陷

  △原擬劃設的自來水保護區740平方公里,也因在地民意反彈及宜蘭縣府反對而終止(2008,12,18報導)

IMG_0202.JPG

(羅東攔河堰)

IMG_0200.JPG

(羅東攔河堰)

IMG_0190.JPG

(跨越羅東溪的自來水輸水橋)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163.JPG

安農溪略記

 

    宜蘭的安農溪是羅東溪的支流,羅東溪則是蘭陽溪的支流。我是在蒐集羅東攔河堰資料的過程中,看到羅東攔河堰的興建目的之一是為了增加蘭陽水電廠尾水的利用效率,而蘭陽水電廠的尾水則是經由安農溪到達羅東攔河堰的。為了對安農溪多一些了解,11/5(六)我們夫妻從太平山下山後,就專程去探訪這一條奇特的河川。

    安農溪的河水來自蘭陽水力發電廠,蘭陽發電廠的水源取自蘭陽溪。發電後的尾水流入安農溪,在安農溪匯入羅東溪之前,農田水利單位建了八座攔河堰,稱為「渠首工」,將河水分別引進15條圳道,較著名的有叭哩沙圳、大光明圳、萬富圳、萬長春圳等,這些圳道灌溉了三星鄉全鄉及部分冬山、羅東、五結等鄉鎮,灌溉面積達5800多公頃。對三星人來說,這一條安農溪可以說是三星人的「生命之河」。著名的「三星蔥」就是靠著這樣的灌溉系統種出來的。

     宜蘭縣政府很努力在安農溪發展觀光,每年五月到十月,觀光業者在安農溪上辦泛舟活動。泛舟活動是以衝過攔河堰的驚險刺激作為賣點的,因為這裡的攔河堰基本上都很低矮,每一座攔河堰都只攔下一小部分河水,大部分河水漫過低矮的攔河堰,讓下游還可以繼續攔河取水。整條河道兩旁堤防都已經規劃成自行車道,河灘地也都整治成平舖的草地,讓人們可以從任何河段走近河流。河流沿線規劃了幾座公園,較著名的是分洪堰風景區與萬長春圳水門公園。

      這一整條像高爾夫球場般的河灘草地,在政府的宣傳裡說是「水綠鄉村整合發展」、「生態綠美化」、「親水綠地」、「友善水岸綠生活」、「高灘地公園化」、「永續生態環境」、「帶狀公園」。看來,「建設」與維護的經費大概都不會少。從遊客的角度來說,不必否認這樣的「綠草如茵」可以令人「心曠神怡」,只是,從生態保育的立場來說,我很擔心這樣做會對河流生態造成嚴重破壞。我想,除了某些公園地區之外,其他大部分河段都應該恢復「雜草叢生」的狀態,因為只有那樣的狀態才是蟲魚鳥獸自然生長的棲息地。

      羅東攔河堰與清洲淨水場完工之後,遲遲無法劃定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原因跟安農溪流域居民強烈反對有關。其實,自來水保護區所限制的開發行為,只是那些會造成污染的案件,像污染性工廠、養豬場、廢棄物掩埋場等等,這些保護措施對當地人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宜蘭人踢走台塑六輕,確保宜蘭是個環境優美的好所在,但願宜蘭人能懂得珍惜宜蘭的好山好水。

IMG_0012.JPG

(雨霧中遠看蘭陽發電廠在蘭陽溪上的取水口)

IMG_0120.JPG

(近看蘭陽發電廠在蘭陽溪的取水口)

IMG_0126.JPG

(叭哩沙圳)

IMG_0152.JPG

(大光明圳渠首工)

IMG_0131.JPG

(三星蔥田與三星上將梨果園)

IMG_0136.JPG

(萬富圳渠首工)

IMG_0145.JPG

(張公圍圳制水門)

IMG_0169.JPG

(分洪堰,一條河分成兩條,以利兩邊各自引水灌溉)

IMG_0171.JPG

(分洪堰水門)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333.JPG

台北水源特定區基本資料

 

位置:位於新北市新店溪青潭堰上游集水區,亦即新店溪青潭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

面積:717平方公里,佔新北市面積的三分之一。

行政區域:包括翡翠水庫集水區的坪林全區和部分雙溪與石碇,以及南勢溪烏來全區和部分新店。

供水範圍包括台北市及三重、新店、中和、淡水、三芝,約500萬人口。

法源依據:國內第一個經由都市計畫法劃設的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依都市計畫法第12條擬定,並奉行政院1979/1院會決議之指示而制定。這是依都市計畫法劃設限制發展特定區的首例。

都市計畫法第12條:「為發展工業或保持優美風景或其他目的而劃定之特定地區,應擬定特定地區計劃」

管理局之成立:1984成立台灣省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委員會,2002改制為經濟部水利署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

管理局主要業務:都市計畫、建築管理、土地使用管制、違規查處、復舊造林、水土保持、環境改善維護、水量水質監測、公害污染防治、污水下水道系統工程與操作維護。

以積極的「管理」取代僵化的「管制」。

重要水利設施:翡翠水庫、青潭堰、直潭壩、粗坑壩、桂山壩、羅好壩、阿玉壩。

土地使用分區之劃分:區內土地劃分為保安保護區、生態保護區、水庫保護區、第一種住宅區、第二種住宅區、商業區及農業區等不同使用分區。

水庫保護區佔1.4%,面積約298公頃,係以翡翠水庫淹沒區標高171公尺以上,水平距離50公尺以內範圍為準。

保安保護區佔82%,面積約56,611公頃,係為涵養水源及防止砂土崩坍流失。其屬國有林地者,以造林、撫育更新為主;其屬私有土地者,則管制其超限利用。

生態保護區佔13.2%,於南勢溪計畫區內有紅檜、鐵杉、扁柏等保護區,約8,800公頃;北勢溪計畫區內,則有台灣油杉及原始觀音座蓮保護區,約314公頃。

住宅區佔0.4%,包括大台北華城、廣興龜山地區、直潭社區、湖山新城地區、花園新城、信賢地區、福山地區等7個細部計畫;特定區內尚有坪林、烏來、新店三個鄉街都市計畫。

回饋費徵收:1996/6 內政部訂定「協助台北水源特定區地方建設辦法」,於自來水價每度附徵0.2元,每年約可收取一億元;2005/5經濟部訂定水源保育與回饋費收費辦法」,2006/1開始開徵每度0.5元,每年約可收2.5億元。

污水下水道系統:

1. 新烏地區污水下水道系統

坪林污水處理廠(三級處理):去氮除磷後排至北勢溪

小型處理場 3座

2. 翡翠水庫上游污水下水道系統

烏來、直潭污水處理廠(二級處理):排到碧潭下游

小型處理場6座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675.JPG

湖山水庫基本資料(之三):議題相關資料

 

  • 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雄心萬丈的工業大計,湖山水庫本來為它而建

1991 核准編定

總面積17,000公頃,其中麥寮區2,600公頃,即台塑六輕

新興區於1998,5 動工,原本計劃填海造陸991公頃,僅完成283公頃

台西、四湖兩區未開發

 

六輕(第六套輕油裂解廠)

1986 台塑申請六輕設廠通過;宜蘭利澤→桃源觀音→嘉義鰲鼓→雲林麥寮

1994,7 動工

1998  第一期工程完工

1~4期完工總面積2,603公頃,其中2,255公頃為填海造地

用水每日40萬噸

 

台塑大煉鋼廠

2004台塑提大煉鋼廠(台鋼)計畫,預計於雲林離島工業區進行開發

2006 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出「大投資、大溫暖」計畫,將台鋼列為旗艦計畫

2007,3 環保署環評專案小組建議進入二階,引起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痛批「不能忍受環評的不確定性」,但同年11/29 環評大會仍決定進入二階

2008台塑與馬政府協議「棄台鋼,保六輕五期」

2008,7,6 台塑越鋼動工

 

國光石化

  2005提出,預定在雲林離島工業區興建石化專區,目的為搬遷五輕

  2006 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出「大投資、大溫暖」,將國光石化列為旗艦計畫

  2007,11,30 行政院決定轉往彰化大城

  2011,4,22 馬宣布不支持國光石化

 

☆ 瑞峰水庫:比烏山頭水庫還大,因地震撤銷,湖山水庫成了替代品

  位於梅山鄉瑞豐村清水溪支流生毛樹溪下游

  蓄水量預計14,500萬立方公尺;每日供水118.9萬噸

  1994送環評,原稱「雲林離島工業區水源開發可行性規劃瑞峰水庫環境影響說明書」,開發目的直指供應離島工業區水源

  1997,6,13 環保署公告瑞峰水庫環評有條件通過,公告中亦明白提出「壩址地震頻繁且規模甚大」

  1999,9,21 九二一大地震,放棄瑞峰水庫計畫

 

☆ 清水溪堰塞湖:清水溪上游堰塞、淤積嚴重,桶頭堰能維持多久?

  第一次 1862,6,6 嘉南大地震堰塞;   1898,8,8 戊戌水災潰決

  第二次 1941,12,17 嘉義大地震堰塞; 1951,5,18 豪雨潰決

    (為開鑿草嶺公路以利草嶺潭開發的國軍74官兵罹難,此為非戰時期最慘重的國軍傷亡,嘉義梅山公園有紀念碑)

  第三次 1979,8,15 歐敏颱風堰塞;    同年8,24 豪雨潰決

  第四次 1999,9,21 九二一大地震堰塞(新草嶺潭)

         2004,7,2  敏督利颱風(七二水災)填滿

 

☆ 環團反對的理由(摘錄2005「全國反對湖山水庫聯盟」說帖)

  1. 雲林民生用水不虞匱乏

     集集攔河堰應可經由林內淨水場供應20萬CMD作為民生用水

  2. 湖山水庫將加速雲林地層下陷

     集集堰已造成濁水溪下游地下水補注功能降低,桶頭堰更將攔阻清水溪溪水之地下水補注

  3. 湖山水庫破壞生態環境至鉅

    庫區是珍貴的低海拔生態基因庫,更是八色鳥棲息地、紫斑蝶過境廊道

  4. 地質安全堪慮

  5. 桶頭堰將成攔砂壩

    清水溪上游累積巨量土石,新草嶺潭已填平,土石淤積降低攔河堰壽命

  6. 全民補貼少數財團,違反公平正義

    為台塑六輕、台塑煉鋼廠、國光石化建水庫,是由全體納稅人補貼少數財團

    IMG_0150.JPG

(桶頭堰上游的清水溪)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134.JPG

湖山水庫基本資料(之二):開發目的與大事記

 

開發目的

2000環評報告書說的「開發目的」:

  本開發行為旨在增供雲林與南投地區之用水,配合促進該區之工商發展,與興建中之集集攔河堰聯合運用,則將可供應雲林離島工業區所需之中長期用水。

2000環評報告書引述之「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開發計畫」:

  位於麥寮、台西、口湖等鄉海岸,包括離島11,549公頃及內陸1,164公頃,預計民國104年全部開發完成,供石油煉製業、鋼鐵基本工業、石化製造業、金屬製品業、科技工業等基礎工業使用,可提供121,750個直接就業機會。本基礎工業區估計至民國88年包括台塑六輕、六輕擴大、工業專用港興建完成後,日需水量為257,400立方公尺,及至終期民國108年中油、中鋼、台電、金屬、科技工業等建廠後之用水量每日為860,000立方公尺。

現在中水局湖山水庫計畫網站所說的計畫緣起:

  以往雲林每日用水26萬噸全為地下水。95/4 林內淨水場啟用後,由集集堰供應12萬CMD,但濁度高,無法穩定供水。養殖漁業用水亦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

  計畫由清水溪引入豐水期餘水,以提供枯水期供水。完工後與集集攔河堰聯合運用,可作為民生用水之替代水源以減輕抽取地下水。剩餘水量亦可提供區域發展用水。

計畫效益:平時,由集集堰供應林內及湖山淨水場,湖山水庫盡量引取清水溪剩餘水量蓄存使用。枯水期水源不足,或豐水期濁水溪濁度太高時,改由湖山水庫原水供應林內及湖山淨水場所需水量。

 

大事記

1994,7 六輕動工

1995 湖山水庫完成可行性規劃

1996 集集攔河堰始建

1998 六輕第一期完工,開始營運

1999 九二一大地震

2000,5,17 環評通過

2001,1,13 行政院核定湖山水庫開發案

2001 集集攔河堰啟用

2002,2 反湖山水庫運動開始

2005 經濟部長何美玥明白表示台塑大煉鋼廠與國光石化由湖山水庫供水

2006,4,17 自來水公司雲林給水廠開始營運

2007,6,11  湖山水庫開始建設

2008 農委會公告「雲林湖本八色鳥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範圍包括南投林管處阿里山事業區第61~70林班地,面積1737公頃。湖山水庫所在的71~73林班地排除在外。

2009 八八水災

2012,6 桶頭堰開工

2016,4,2 湖山水庫啟用

2016,7,1 湖山水庫開始供水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