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界壩水庫基本資料
☆位置:南投縣仁愛鄉法治村濁水溪上游
☆功能:調蓄水量引注於日月潭水庫利用,以供下游各標的的用水
☆管理機關:台電公司,由大觀發電廠負責營運管理
☆容量
原設計總容量:1,400萬立方公尺
現在有效容量: 70萬立方公尺
☆簡史
1919 始建
1934 啟用
2006 新武界隧道完工
☆主要設施
△武界壩:混凝土重力式。壩高57.6 公尺,壩長86.5 公尺,壩頂標高773.41 公尺。
△壩頂溢洪道:閘門控制溢流式,堰頂標高755.23公尺,設弧形閘門6座,每座寬、高各9.09公尺。由右至左依序為第6至第11號閘門。
△排洪隧道:設於右鞍部,共3條。設排洪閘門5座,每座寬、高各9.09公尺。門檻底標高755.23公尺。
△武界進水口:設於右岸,進水口底部標高759.17公尺。隧道前設閘門1座,最大出水量為41.13秒立方公尺。武界隧道長13,720公尺。
△新武界進水口:設於左岸,底部標高759.17公尺,隧道前設閘門一座,最大出水量為41.6秒立方公尺。
△過河段鋼管放水閘閥:設於新武界隧道過河段拱橋左岸放水閥室。
☆常水位標高:764.45公尺
各種標高相互關係:
壩頂標高 773.41m(764.32 + 9.09 = 773.41)(閘門高9.09公尺)常水位標高 764.45m
閘門關閉時頂部標高 764.32m(755.23 + 9.09 =764.32)
進水口底部標高 759.17m
溢洪道堰頂標高 755.23m (排洪隧道閘門檻底標高)
※該注意的是:進水口底部標高比溢洪道堰頂還高,所以就算堰頂以下全部淤滿,也還是可以靠閘門蓄水與引水。
☆新武界隧道與栗栖溪引水工程
包括新武界引水隧道及栗栖溪引水隧道兩大部分。新武界引水隧道工程係自武界壩新建一條引水隧道至下游的日月潭,上游隧道並匯入新建之栗栖溪引水隧道。新武界引水隧道全長13,957公尺,其他設施包括新武界進水口、過河段拱橋及出水口。而栗栖溪引水隧道全長2,439.5公尺,其他設施包括栗棲壩、栗棲壩進水口及栗棲沉砂池,於過河段前匯入新武界引水隧道。整體工程於2006年完工啟用,舊武界引水隧道僅做為調配用引水隧道。
☆武界部落:布農族卓社群,為布農族分佈最北的一支
(武界壩上游,遠距離拍照)
(武界壩下游)
(排洪隧道閘門)
(排洪隧道出口)
(栗栖壩)
(新武界隧道過河段拱橋)
(中間小山的左邊是武界大壩,右邊是排洪隧道閘門)
(高處俯瞰武界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