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該設在哪裡?

IMG_7094.JPG 

(永揚事業廢棄物掩埋場)


 12/1 我代表荒野台南分會去塔木德台南會館參加台南市環保局舉辦的「台南市廢棄物處理願景與NGO團體座談會」,這個座談會表示市政府有誠意跟環保團體好好討論事業廢棄物無處去的困境。

根據市政府提供的資料,本市一年產生的可燃性事業廢棄物高達42萬噸,其中約22萬噸由本市自有的焚化廠處理,還有約20萬噸必須送去外縣市處理。在「垃圾大戰」隨時可能一觸即發的情況下,本市有必要再增加焚化廠。「不適燃事業廢棄物」每年約55萬噸,包括一般事業廢棄物33.6萬噸,有害事業廢棄物21.7萬噸。市政府認為:「不適燃廢棄物固化及掩埋設施不足,未來應考慮輔導設置」。我猜想,市政府的意思大概是:本市非得新設焚化廠與掩埋場不可,但是新設案件常遭附近居民與環保團體反對,因此希望環保團體能理解市政府的處境。

曾聽一位環運前輩說,某市市長曾問他:廢棄物掩埋場設這裡你們反對,設那裡你們也發對,究竟要設在哪裡?這位前輩跟我說,他很想告訴這位市長,設在市政府廣場就好啦!其實,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該設哪裡,在「廢棄物清理法」中,早就有了答案。在民國88年廢清法的修正案中,已經在其第13條列出:

「新設工業區及科學園區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開發單位應於區內或區外規劃設置廢棄物處理設施;並於廢棄物處理設施設置完成後,該工業區及科學園區始得營運。
    現有工業區及科學園區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於本法修正通過後二年內,規劃完成事業廢棄物之處理設施。」

簡單說,無論新舊工業區或科學園區,都應該自備廢棄物掩埋場。按照這個法條,到民國90年,現有「工業區」與「科學園區」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也就是經濟部與國科會(現在的科技部)就應該把他們轄下各區的廢棄物處理設施規劃完成。這個法條在90年10月全文修正時略作修正後改列第32條:

「新設工業區及科學園區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開發單位或管理單位,應於區內或區外規劃設置事業廢棄物處理設施;並於事業廢棄物處理設施設置完成後,該工業區及科學園區始得營運。
  現有工業區及科學園區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開發單位或管理單位,應於本法修正通過後六個月內,規劃完成事業廢棄物之處理設施,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後,最遲於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完成設置。」

規劃設置的時程展延到93年年底。這個條文至今未變,只是現在已經是民國104年了,十一年匆匆過去,這個可憐的條文似乎沒有人理會。工業部門只想廉價地把他們的「廢棄物」往山上的掩埋場丟,不願意自備現代化的掩埋場。這就是今天所有掩埋場問題的根本來源。當產業界不願承擔廢棄物回收、處理、乃至掩埋的成本時,就只有剩下往山區設掩埋場的一條路。

一個現代化的廢棄物處理廠,應該具備Mechanical Biological Treatment (MBT) 的整個程序,可以回收的盡量回收,可以有什麼作用的(例如沼氣發電或堆肥),盡量實現它的作用,最後真正需要掩埋的,應該不會太多。這樣的掩埋場,設在哪裡問題都不大,設在工業區裡面就是最好的選擇。當一個掩埋場非得設在山區時,就已經表示這個掩埋場不會是這種現代化的掩埋場,而是那種隨時有可能「流醬油膏」、飄惡臭、甚至隨時可能起火的掩埋場。那種設在山區的掩埋場,只是在欺負山區的老實人。過去抗爭十年的東山永揚掩埋場是這樣,現在正在抗爭的內門馬頭山旁的富駿掩埋場也是這樣。更嚴重的是它們位在河川本支流源頭,成了河川、水庫污染的來源。

因此,我建議環保署、環保局這個環保體系,根本不要去當事業廢棄物掩埋場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經濟部、科技部才是。環保體系只要在「環檢警」合作的情況下,嚴格取締那些亂丟廢棄物的惡質廠商。至於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該設在哪裡,那是經濟部、科技部的事。把經濟部、科技部逼出來,為他們的工業區設廢棄物掩埋場,那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IMG_6340.JPG

(美麗的內門馬頭山邊即將出現富駿事業廢棄物掩埋場)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反對解編曾文溪水源保護區(之三)

引狼入室的急水溪水源保護區解編案

——東山嶺南村反垃圾掩埋場奮戰十年


IMG_7125.JPG 

(朱淑娟的“捍衛正義——烏山頭水庫保衛戰“)

104/10/26 報載,經濟部次長兼水利署長楊偉甫專程到台南來,為議長李全教倡議的玉峰堰解編案作背書。楊次長表示,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通過的主決議已經成立,經濟部水利署將編列預算埋設工業用水的專管,只要玉峰堰改供工業用水,上游土地就可以不受民生用水的嚴格限制,也就可以朝保護區解編邁向一大步。

這個訊息讓我想起楊次長為朱淑娟「捍衛正義——烏山頭水庫保衛戰」一書所寫的推薦序最後一段:「在過去的歲月裡,我想我們都曾不止一次地失望過,尤其在一樁樁環境污染的惡訊紛至沓來後,我們都沮喪地感嘆這世間已無清流淨土可言。然而,每當我看到像陳椒華和朱淑娟小姐這樣為守護環境而奮鬥不懈的勇者,我知道這片土地的未來仍有希望;……心中一直堅信,只要有愈來愈多的人對生活的這片土地存有感情,願意誓言終生守護,總有一天,我們必能像從前般開心地仰望澄亮的藍天白雲,無憂自在地造訪那清淨的青山綠水。」

朱淑娟的書生動地述說一場奮戰十年、可歌可泣的環境運動,一個世外桃源的農村,為了保護家鄉免受垃圾掩埋場的威脅,在陳椒華老師及其團隊的帶領下,以堅毅不拔的勇氣,終於獲得最後勝利,也終於保住烏山頭水庫不受污染。而這整個故事,就起源於2001年2月7日經濟部的一則公告:「台南縣急水溪原水已改為專供工業用水使用,原台灣省政府七十二年六月二十二日七二府建六字第一四九一六五號函公告之急水溪水系新營淨水場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域及管制事項暨其主管機關應予廢止。」

真是好一個「改為專供工業用水」!看來用「工業用水」作為理由,把一個水源保護區解編掉,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那時的台南縣政府(縣長陳唐山)興奮地宣布:「急水溪水系新營淨水場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在縣府及各級民意代表努力 下,經濟部已於九十年二月七日以經(九○) 水利字第○九○二○二○○七六○號公告廢 止。」台南縣政府的興奮是有理由的,因為就在經濟部公告解編後的第五天,2001年2月12日,台南縣政府的環評專案小組就順利通過了永揚、南盛隆兩家垃圾掩埋場進駐東山鄉嶺南村。這一片無憂自在的青山綠水,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急水溪水系新營淨水場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是在1983年6月22日由當時的台灣省政府公告劃設的,面積210.4平方公里,位於急水溪中上游,以新營市東南方台糖公司新營總廠急水溪攔水壩起,溯及上游及龜重、六重、白水溪等支流,至白河水庫止,東山鄉全鄉都在這個水源保護區內。按照自來水法的規定,自來水保護區根本就不能設置垃圾掩埋場。可是台南縣政府卻以自來水公司未表示反對意見作為理由,在1999年9月及2000年1月分別受理南盛隆與永揚兩個垃圾掩埋場的審查,而且在2000年5月就開始進行環評專案小組的實體審查。配合這項審查,當時民進黨執政的經濟部竟然也以「地方要求」與「限制地方發展」為由,邀集相關單位召開「曾文溪、急水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檢討」的研商會議,並在2001年2月7日正式公告解編急水溪水系的保護區。台南縣政府也就堂而皇之地通過兩個大規模的垃圾場同時進駐東山鄉嶺南村。2月12日環評專案委員會迫不及待地通過之後,5月9日就通過環評大會,9月25日正式公告審查結論。這整個過程,嶺南村村民都被蒙在鼓裡。

等到嶺南村民聽到「風聲」的時候,永揚已經取得縣政府核發的同意設置許可證。他們成立了自救會,積極向環保團體求援,終於獲得台南環盟陳椒華、黃安調的聲援與指導。他們在環盟的帶領下,到台南的自來水公司陳情不當解編水源保護區,也遠赴台北向水利署陳情要求恢復保護區。但是保護區的解編已經生米煮成熟飯,無可挽回,要以恢復保護區作為反對掩埋場的策略已經完全不可能。還好,陳椒華老師很快就發現掩埋場對烏山頭水庫構成極大的威脅。它雖然不在烏山頭水庫水源保護區裡面,但僅隔著一條稜線緊鄰烏山頭水庫集水區。如果它的污水隨地下水流進烏山頭水庫,後果不堪設想。因此,這個掩埋場的議題就從一個小村落面臨的的危機變成了整個烏山頭水庫的保衛戰。這一場「烏山頭水庫保衛戰」,直到2011年4月13日賴清德市長根據升格後的第一次環評大會的決定,公佈撤銷永揚十年前的環評結論,這個艱辛的奮戰過程才算落幕。

水源保護區解編能為地方帶來繁榮麼?也許,那些把土地出賣給掩埋場的人是發了一筆財,但是他們的鄉親卻得承受污染帶來的痛苦。朱淑娟的「捍衛正義」書中,記述一位不願賣地給掩埋場的老農,只要他願意賣,說不定可以賣到一兩千萬,從此可以過個富足自在的生活,但是他跟朱淑娟說:「這樣害到別人啊,我有利、別人就不利,整個村子都不能住人了啊,這款代誌甘湯做?」這真是動人心弦的真情流露。急水溪水系水源保護區的解編,用「看守台灣協會」謝和霖的話來說,只是「引狼入室」,也許可以讓少數想賣地的人發一點財,但是對絕大部分鄉親來說,卻只是災難的開始。

楊次長兼署長向來是環運人士敬佩的長官,我們不清楚楊次長這次專程來替李全教議長背書的目的何在。由於東港溪與急水溪的解編案都是過去民進黨執政不久後就急著進行的事,不知道是否因眼看民進黨又要執政了,想要把「功勞」做給現在執政的國民黨?我們呼籲楊次長以及水利署的長官們,不要受地方豪強政客的威脅,做好我們該有的國土保育、水資源保育,讓青山常在、綠水常流。

IMG_7038.JPG 

(龜重溪匯入急水溪)

IMG_7050.JPG 

(大門緊閉的新營淨水場)

IMG_7070.JPG 

(嶺南村民為環境打拼的照片陳列在活動中心內)

IMG_7071.JPG 

(嶺南里活動中心)

IMG_7073.JPG 

(永揚掩埋場)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反對解編曾文溪水源保護區(之二)

缺水危機如此嚴重,不容解編既有水源

IMG_6988.JPG 

(玉峰堰)

11月6日 報載:水利署副署長曹華平在成大參加「水利工程暨氣候變遷研討會」時表示,台灣旱澇分明的頻率愈來愈密集,今年上半年還在對抗六十年來最嚴重的旱象,下半年就受到蘇迪勒颱風的侵襲。他說,五年後西半部重要城市都將成為缺水高度風險區,其中高雄每天用水缺口達63萬噸,台南缺口為44萬噸。

對了解南部地區供水狀況的人來說,這種事情算不上什麼大新聞。本來,在美濃水庫因環保人士強烈反對而終止之後,南部供水最大的期待就是「曾文越域引水」。這項工程打算從桃源區的高屏溪上游荖濃溪興建一道攔河堰,由此取水經過引水隧道穿越玉山山脈,跨越楠梓仙溪,再進入曾文水庫上源支流草蘭溪。工程在2003年經行政院核定,預定2012年完成。當時預定可以為台南高雄地區增加每天60萬噸的公共給水。這項工程雖曾遭受環保團體反對,但是工程仍然順利進行。可惜的是,老天並沒有眷顧那些整天想著開發新水源的人士。2009年一場莫拉克颱風帶來慘重的八八水災。進行中的引水工程嚴重損毀,也有人認為小林村滅村事件跟這項工程有關。無論如何,這個「每天60萬噸」的計劃宣告落空。

八八水災還帶來更嚴重的水庫淤積問題。本來,由於我們的水庫當初興建時,都沒想到該做排沙道,以致上游砂石進入水庫後就累積在水庫裡面。水庫蓋好後,經不起「民意」的壓力,水庫集水區遭受濫伐濫墾濫建,更加劇集水區的土石流崩塌,水庫淤積成了宿命。八八水災讓曾文水庫庫容驟然間減少9108萬立方米。曾文水庫上游的33座攔沙壩全部爆滿,不再有攔砂的功能。如今曾文水庫淤積率已達37%,南化水庫達38%,烏山頭水庫更達48%。如果說,烏山頭水庫1930年完工至今已經85年,它的淤積可以理解;但是南化水庫是1993年才完工的,至今僅22年,算是相當新的水庫,卻也「忘了」設計排沙道,導致現今淤積如此嚴重,著實令人費解。

現在曾文水庫、南化水庫的排沙防淤隧道都在如火如荼趕工中,曾文水庫甚至還規劃所謂「繞庫排沙」。但是以曾文水庫來說,無論是陸挖、抽泥、水力排沙乃至繞庫排沙,最大的設想也只是希望減緩每年新增的淤積量,而不是去恢復舊有的原設計庫容量。所以無論怎樣拼命,頂多只能減緩淤積速度,好歹多延長幾年水庫壽命,而不是真的要解決既有的淤積。

水資源匱乏,如果可能開發新的水源,聽起來不錯。水利署也有許多開發新水源的計畫,例如高屏大湖、台南大湖,美濃水庫、瑪家水庫、士文水庫、崇德水庫、南化第二水庫……,但是這些計畫由於對環境的衝擊都相當大,到處受到環保團體與當地住民的反對。水利署副署長曹華平在前述的講話中也坦承,雲林斗六的湖山水庫有可能就是台灣最後一座水庫。

比起開發新水源,其實還有更好更迫切的方法。一個是好好守護既有的水源,另一個是認真恢復舊有的水源。先談恢復舊有的水源。嚴格來說,在河川不受污染的條件下,每一條河川都是水源,因此每一條已經受到污染的河川都是舊有的水源。在實務上,我們可以把過去被解編的水源保護區當作是迫切需要恢復的舊水源。台灣有兩個最著名的解編案,一個是2000年解編的屏東縣東港溪水源保護區;另一個是2001年解編的台南急水溪水源保護區。它們的整套取水、淨水設施都還在,只可惜在惡意解編的情勢下,它們的河水都已經受到嚴重污染。要恢復河水清淨以作為民生用水的來源,都已經非常困難。

因此,現在最急迫的事就是守護既有的水源,不能守住既有水源,只想開發新水源,根本就是捨本逐末。從全台灣的水資源環境來說,怎樣力圖保護各水庫集水區的水土保持,禁止濫伐濫墾濫建,重建山區該有的森林覆蓋率,這當然是根本之計。在現實面上,就是守護既有的水源保護區。已經劃定為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的地方,都絕對不容解編。由玉峰堰取水的山上淨水場平均每天供應4.5萬噸的民生用水,足以讓18萬人不愁缺水。以玉峰堰為依託的曾文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既然是已經存在的水源保護區,在水資源匱乏如此嚴峻的情況下,絕對不容宣告解編。

IMG_6434.JPG 

(停擺中的曾文越域引水工程)

IMG_6034.JPG 

(進行中的曾文水庫防淤隧道工程)

IMG_6569.JPG 

(進行中的曾文水庫防淤隧道工程)

IMG_6956.JPG 

(進行中的南化水庫防淤隧道工程)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反對解編曾文溪水源保護區(之一)

玉峰堰解編,曾文溪淪亡

 

玉峰攔河堰  

(玉峰攔河堰)

 

在台南山上區北邊的的曾文溪上,有一個規模不大的攔河堰,稱為玉峰堰。它是由四座充氣式橡皮壩構成的,充氣後最高的橡皮壩只有2.5公尺,其他三座只有2公尺,四座相連的長度只有97公尺。這樣一座小規模的攔河堰,是經濟部公的96座「水庫」之一,而且是「供家用及公共給水」的水庫。在環保署對水庫的分級裡面,它也被分在「一級水庫」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旁邊有個山上淨水場。

 

這個山上淨水場每天的取水量大約4.5萬噸。1999年完工的玉峰堰就是為了穩定山上淨水場的取水而興建。這樣說的意思是:並不是先有玉峰堰才有山上淨水場,其實,這個山上淨水場是大有來頭的。

 

山上淨水場在日治時代的前身稱為「台南水道」,它從1912年就開始動工了,設計者是八田與一的老師濱野彌四郎。花了十年時間,於1922年宣告完工,比烏山頭水庫的完工還早八年。這個工程確保了當時台南市區的自來水供應。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這個山上淨水場的所在地,從日治時期以來就是台南人的水源地。日治時期興建的台南水道,它那古色古香的建築物,如今已經列為國定古蹟。1949年,台南水道更名為台南市自來水管理處,而這個水源地也就更名為「山上淨水場」。1974年台灣自來水公司成立後,由台水第六區管理處管轄。雖然日治時期興建的某些部分,現在已不再使用,但是民國時代仍然陸續興建新的設施,使得山上淨水場一直都是台南民生用水的重要來源之一。

 

為了確保山上淨水場的水質,台灣省政府於1983年公告了「曾文溪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面積572.55 平方公里,範圍由縱貫公路(一號省道)曾文溪橋起,上溯包括菜寮溪、後堀溪等支流。2004年經濟部公告「曾文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將一號省道至玉峰攔河堰之間的48平方公里劃出保護區外,保護區的面積縮減為524.55 平方公里。2009年經濟部再公告把原來的「曾文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劃分為「曾文溪」、「南化水庫」與「鏡面水庫」三個「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曾文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的面積調整為417.1平方公里。這次不是縮編,而是重新界定「曾文溪」這個保護區名詞下的範圍。

 

現在的「曾文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包括玉井全部,以及大內、山上、左鎮、楠西、南化等各區的部分。依照自來水法的規定,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內有11項「禁止或限制」的行為,主要就是垃圾掩埋場、營利性的養豬場、污染性工廠、高爾夫球場等。可以很明確地說:自來水保護區的設置,受到限制的只是明顯會造成水污染的產業,任何不會明顯造成水污染的產業都沒有限制。包括旅館、民宿、寺廟、以及各種無污染的商業、輕工業,都沒有限制。

 

為了確保自來水保護區的水質,1998年環保署制定了一項「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綱要計畫——高屏溪、淡水河、頭前溪、大甲溪及曾文溪部分」,推動這五大河的離牧政策,在八年內投資432億元作為離牧的拆遷補償。在這項規模龐大的離牧政策之後,曾文溪水質獲得重大改善。現在台南境內的急水溪、鹽水溪、二仁溪,都已經遭受嚴重污染,只有曾文溪還算清淨。

 

根據10/26報載,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日前決議「玉峰攔河堰改供工業用水,上游土地不再受民生用水的嚴格限制,朝保護區解編的目標邁向一大步」。為了達成「解編」的目的,水利署將建造所謂「工業專管」,從玉峰堰將水源直接供應南科,於是這裡的水源就成了「工業用水」,就不再是「民生用水」,於是自來水保護區就可以宣告解編了。

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以玉峰堰為依託的「曾文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就是曾文溪得以維持清淨的根本基礎。曾文溪是台南人的母親河,在其他各個河川都已遭受嚴重污染的情況下,台南人沒有任何理由讓曾文溪淪落為污染大河。玉峰堰是曾文溪的守護天使,只要玉峰堰解編,曾文溪也就宣告淪亡。

 玉峰堰取水口  

(玉峰堰取水口)

山上淨水場  

(山上淨水場)

台南水道古蹟建築  

(台南水道古蹟建築)

台南水道的快濾池  

(台南水道的快濾池)

濱野彌四郎銅像  

(濱野彌四郎銅像)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埃及斑與白線斑

               為了所謂“防疫”,犧牲了太多生態

 

今年(2015)台南登革熱疫情大爆發,最多時超過二萬病例。

為了“防疫”,搞得全市緊張。市政府到處噴藥,不僅在公共場所,

也強制性進入各家各戶噴藥,拒絕者將遭受重罰。各家各戶為免受毒害,

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把全家各個角落覆蓋得緊緊的。噴得到蚊子嗎?

真是“上有荒謬政策,下有荒謬對策”。可是有幾戶人家敢不這樣做?

 

台南有個“三崁店”,老糖廠退役後,長滿次生林,變成了生態樂園,

還發現了珍貴的諸羅樹蛙。市政府答應要把這裡保留作為自然公園,

可是卻遲遲無法定案。地方力主開發為住宅區的人士趁這次機會,

以這裡病媒蚊多為理由,要求清除次生林。環保局就對台糖開單告發,

台糖大舉清除次生林,還要把水塘、溝渠抽乾、填平。諸羅樹蛙面臨浩劫。

 

台灣蚊子135種,只有埃及斑紋與白線斑紋會傳播登革熱。

埃及斑紋主要在室內,白線斑紋主要在室外。一位專家很傳神地說:

「斑蚊很嬌生慣養,不喜歡和別人(水生動物)在一起」。因此牠們孳生的地方

主要就在人為丟棄或疏忽的瓶罐杯盤筒管裡的積水,清除這些孳生源才是辦法。

破壞天然生態豐富的池澤溝渠,根本就是把防疫的夥伴當作敵人來消滅。

 

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  

(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     攝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全面防護下的住家噴藥  

(全面防護下的住家噴藥,噴得到蚊子嗎?    攝於自家)

被破壞的諸羅樹蛙棲地  

(三崁店被破壞的諸羅樹蛙棲地     攝於台南三崁店)

在諸羅樹蛙棲地抽水  

(以防疫為名,在諸羅樹蛙棲地抽水      攝於台南三崁店)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珊瑚

   千萬別說紅珊瑚代表智慧

 

第一次注意到紅珊瑚是在佛經裡面,佛經常提到“七寶”,

也常把“珊瑚”當作“七寶”之一,而西方極樂世界則是“七寶所成”。

“七寶”中的“珊瑚”當然不會是造礁珊瑚,而是作為寶石的紅珊瑚。

現代人很清楚知道珊瑚是動物,而佛教把人類以外的動物當作畜生道,

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之一的畜生道,怎麼可能會有珊瑚?

 

人類弄清楚珊瑚是動物,已經是十八世紀中期以後的事了,

佛教的“大智度論”(卷10)說“珊瑚出海中石樹”,不知道那是動物。

中國佛教徒吃素,連皮帶、皮鞋都不穿。可是某些佛教人士卻喜歡紅珊瑚念珠,

甚至用紅珊瑚雕刻佛像。我看過報導,某知名僧人用紅珊瑚念珠當饋贈禮物,

因為他認為紅珊瑚代表智慧。不!那是愚蠢、殘酷,是貪、瞋、癡的典型。

 

台灣周邊深海產紅珊瑚,漁民用底拖方式進行捕撈,當底拖網掃過海床時,

遭殃的不僅是紅珊瑚,而是整個海底生態。有識之士早就要求禁採,

可是也許是利益驅使吧,直到現在,雖然產量已經大減,仍然還是繼續獵採。

“珊瑚王國”之名,恐怕只是台灣之恥,不會是台灣之光。

呼籲佛教人士,千萬別說紅珊瑚代表智慧。無論你家多有錢,別買紅珊瑚。

 

紅珊瑚  

(紅珊瑚   攝於台北)

紅珊瑚  

(紅珊瑚    攝於台北)

紅珊瑚  

(珊瑚王國?   攝於台北)

紅珊瑚  

(紅珊瑚    攝於台北)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船花

 從小都說它是“起魈花”,老來才聽說它是“龍船花”

 

小時候我鄉下老家附近有很多這種葉子大大、花朵鮮紅的植物,

大人們說那是“起魈(發瘋)花”,但是沒有人告訴我為什麼這樣說。

我那時的直覺是:那是很俗氣、很下賤的花,只有瘋子才會採來戴。

因此,我從沒靠近過它,從沒好好停下來欣賞,更不用說採下來插花。

有一次跟人家說這也叫“起魈花”時,一位老太太唸了一句“阿彌陀佛”。

 

據說,它在大陸是划龍船的端午節前後開花,所以稱為龍船花,

在台灣氣候濕熱,它可以從三月開到十月,好像發瘋一般,

所以閩南移民就稱它為“起魈花”。但是我很懷疑這種說法。

大陸人講的“龍船花”,其實就是我們說的仙丹花。

我們講的“龍船花”,大陸人稱之為“圓錐大青”。

 

龍船花屬於“海州常山屬”或稱“大青屬”(Clerodendrum),

這一屬植物的最大特徵是它們那特長的四枚雄蕊、墨綠色的球形核果。

除了海州常山,最常看到的就是龍吐珠,一種作為園藝作物的爬藤類。

龍船花也有一種開白色的花,我到現在只在大崗山看過一次。

據說白色龍船花是很好的中藥材,因此被過度濫採,野生的快消失了。

 

龍船花  

(龍船花    攝於新化)

龍船花  

(龍船花    攝於集集特生中心)

白色龍船花  

(白色龍船花    攝於大崗山)

海州常山  

(海州常山    攝於梅峰)

海州常山  

 (海州常山解說牌  攝於梅峰)

龍吐珠  

(龍吐珠    攝於台北植物園)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木麻黃

  針葉加毬果,怎麼不是松柏類?

 

木麻黃  

(木麻黃    攝於墾丁公園)

木麻黃  

(木麻黃老樹   攝於成大成功校區)

木麻黃  

(木麻黃海岸防風林   攝於台南七股)

木麻黃  

(木麻黃花與果   攝於成大成功校區)

木麻黃  

(木麻黃雄花    攝於嘉義東石)

木麻黃  

(木麻黃鞘齒葉    攝於成大成功校區)

木麻黃  

(木麻黃鞘齒葉    攝於成大成功校區)

木麻黃  

(千頭木麻黃    攝於台南北門)

木麻黃  

(千頭木麻黃盛開的花    攝於台南北門)

 

木麻黃是常見的海岸防風林樹種,有著“針葉”與“毬果”,

怎麼看都是松柏類的“針葉樹”。坦白說我從來都是這麼以為,

直到今年的某一天,我在北門海邊看到千頭木麻黃盛開的紅花,

才開始想:怎麼會這樣?松柏類不應該這樣開花呀!

然後今年在墾丁公園看到一棵木麻黃樹下的解說牌才恍然大悟。

 

解說牌寫著:“木賊葉木麻黃 看清楚喔!像松針的是小枝條,

小枝條節上的毛是真正的葉片。果實像松果。我是闊葉樹,

你相信嗎?產澳洲。”木麻黃是被子植物,不是裸子植物,

跟松柏類不相干。綠色像松針的是小枝(branchlets),分成很多節,

節間的鞘齒葉才是真正的葉子,鞘齒葉上才有呼吸用的氣孔。

 

紅色的花是雌花,側生永久枝上;雄花則在小枝盡頭呈穗狀。

雌雄可能同株或異株。果實毬果狀,但不能當作松柏類的毬果。

中文“木麻黃”是因它長得像裸子植物的中藥材小灌木“麻黃”;

英文常稱木麻黃為sheoak,據說因為木材像橡樹而較弱。

也可稱 Australian pine,可見把它誤以為松柏類也不必慚愧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蓮霧、蒲桃與肯氏蒲桃

            “蓮霧”可能就是佛經上的“閻浮”或“贍部”

 蓮霧  

(蓮霧的花    攝於台南鹽水)

蓮霧  

(蓮霧老樹    攝於新化)

蓮霧  

(蓮霧結果    攝於台南東區東興公園)

肯氏蒲桃  

(肯氏蒲桃 開花     攝於台南安平)

肯氏蒲桃  

(肯氏蒲桃行道樹    攝於台南安平區健康路  注意警告牌上的文字)

肯氏蒲桃  

(肯氏蒲桃的果     攝於台南安平區健康路)

蒲桃  

(蒲桃開花     攝於墾丁公園)

蒲桃  

(蒲桃結果    攝於墾丁公園)

 

佛經上說我們居住的地方叫做“南閻浮提”或“南贍部洲”,

這兩個名稱都是梵文 Jambudvipa 的音譯。“提”就是“洲”,

“閻浮”與“贍部”國語讀音好像差別很大,台語就很接近。

Wiki 解釋 Jambudvipa ,把 Jambu 當作是 Syzygium cumini

中文wiki 稱之為“閻浮樹”,台灣常稱之為“肯氏蒲桃”。

 

肯氏蒲桃的學名也可作 S. jambolanumSyzygium 是蒲桃屬。

中文屬名來自蒲桃,蒲桃的學名是 Syzygium jambos

肯氏蒲桃、蒲桃與蓮霧都是蒲桃屬的樹木,可以說是親兄弟。

蓮霧是台灣重要的水果,學名是 S. samarangense

印尼稱蓮霧為 Jambu air 。17世紀荷蘭人從印尼引進來台灣。

 

“蓮霧”這個名稱應該是從印尼語訛音成台語,然後變成中文。

我不能確定印尼語的 Jambu air 與梵文的 Jambu 是否有關連,

但是Jambu 一詞在不同地方似乎可以同時指好幾種蒲桃屬樹木。

佛學家鄭振煌就說“閻浮,梵語是蓮霧的意思,印度半島的地形

就像倒著的蓮霧”。台灣出產的蓮霧,原來可能有這樣的典故哩!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May 10 Sun 2015 09:28
  • 月桃

月桃 

  假如你心裡亂如麻,你只要去賞月桃花

 月桃  

(台南左鎮卓老師的月桃工作室)

月桃  

(月桃果  攝於屏東里龍山)

月桃  

(斑葉月桃   攝於成大醫院)

月桃  

(月桃花  攝於成大成功校區)

月桃  

(島田氏月桃花   攝於台南東山崁頭山) 

月桃  

(島田氏月桃果    攝於台南東山崁頭山)

 

“假如你心裡亂如麻,你只要去賞月桃花,

月桃花呀月桃花呀,值得讚美值得誇。”

年輕時就聽過這首“月桃花”,很喜歡月桃花白裡透紅的美,

也看到嫂嫂上山撿柴時,用月桃的莖葉當繩索把薪柴綁回家。

其實月桃的功用大著呢,花、葉、莖、根,各有各的功能。

 

在左鎮有個“月桃工作室”,卓老師把月桃的功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葉片大而堅韌,可以當月桃粽的粽葉。它那長長的葉鞘逐層剝下後,

反捲、曬乾,是很好的編織材料,可以編成蓆子、籃子、盒子、繩子,

以及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工作室裡面,可以看到各種文創產品。

甚至於用它的花來做成美味的花醬,用根烹出月桃雞、月桃蛋。

 

月桃的種子有白色膜質的假種皮,有香氣,可以製作仁丹。

月桃是薑科月桃屬,月桃屬常見的除了花穗往下垂的“月桃”之外,

還有一種“島田氏月桃”,最大的特徵是它的花穗往上舉。

島田氏月桃雖然以日本植物學家命名,但卻是台灣的特有種。

它做出來的成品比較黑、容易斷,功用似乎比不上月桃。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