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y 10 Sun 2015 09:28
  • 月桃

月桃 

  假如你心裡亂如麻,你只要去賞月桃花

 月桃  

(台南左鎮卓老師的月桃工作室)

月桃  

(月桃果  攝於屏東里龍山)

月桃  

(斑葉月桃   攝於成大醫院)

月桃  

(月桃花  攝於成大成功校區)

月桃  

(島田氏月桃花   攝於台南東山崁頭山) 

月桃  

(島田氏月桃果    攝於台南東山崁頭山)

 

“假如你心裡亂如麻,你只要去賞月桃花,

月桃花呀月桃花呀,值得讚美值得誇。”

年輕時就聽過這首“月桃花”,很喜歡月桃花白裡透紅的美,

也看到嫂嫂上山撿柴時,用月桃的莖葉當繩索把薪柴綁回家。

其實月桃的功用大著呢,花、葉、莖、根,各有各的功能。

 

在左鎮有個“月桃工作室”,卓老師把月桃的功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葉片大而堅韌,可以當月桃粽的粽葉。它那長長的葉鞘逐層剝下後,

反捲、曬乾,是很好的編織材料,可以編成蓆子、籃子、盒子、繩子,

以及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工作室裡面,可以看到各種文創產品。

甚至於用它的花來做成美味的花醬,用根烹出月桃雞、月桃蛋。

 

月桃的種子有白色膜質的假種皮,有香氣,可以製作仁丹。

月桃是薑科月桃屬,月桃屬常見的除了花穗往下垂的“月桃”之外,

還有一種“島田氏月桃”,最大的特徵是它的花穗往上舉。

島田氏月桃雖然以日本植物學家命名,但卻是台灣的特有種。

它做出來的成品比較黑、容易斷,功用似乎比不上月桃。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思樹

      “相思樹”之名應是源自布農語 Susiziu

 

相思樹  

 (相思樹  攝於崁頭山)

相思樹  

(相思樹  攝於墾丁社頂公園)

相思樹  

(相思樹  攝於墾丁社頂公園)

相思樹  

(相思樹  攝於新竹清華大學)

 

相思樹是我從小就很熟悉的喬木,老遠就可以分辨出來,

但是最近才弄清楚它的葉子原來是葉柄變態而成的“葉狀柄”,

它那豆科植物特徵的羽狀複葉只有出現在種子萌芽的初期。

老天把它造成這樣,實在很難說為什麼它要用假葉代替真葉。

它是台灣的本土樹種,台灣並不需要它用這種辦法減少蒸發呀!

 

相思樹學名 Acacia confusaAcacia 這一屬全世界有1300多種,

在澳洲原產的就有960種。台灣的這種常被稱為 Taiwan acacia

連用它的根皮做成的迷幻藥也被稱為 formosahuasca 。

在台灣我們喜歡說Acacia 是“相思樹屬”。澳洲國花 golden wattle

學名Acacia pycnantha,很像台灣相思樹,可稱為“黃金相思樹”。

 

“相思樹”這個名稱,網路上有所謂戰國時宋國韓憑夫妻被迫害分離,

死後變成兩棵相思樹的故事。這個故事跟台灣的相思樹完全不相干,

因為古代宋國不會有這種樹。我一直猜想這種十足台灣特色的樹木,

名稱可能來自原住民語。在網路上查到布農族稱之為Susiziu或Susidiu。

我大膽假設:布農族語先訛音成台語,再變成國語的“相思樹”!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葉一枝花

         從輪生葉中心長出一枝秀氣而奇特的花朵

 

七葉一枝花  

(七葉一枝花    攝於台大梅峰農場)

七葉一枝花  

(七葉一枝花    攝於杉林溪)

七葉一枝花  

(七葉一枝花    攝於杉林溪)

七葉一枝花  

(七葉一枝花    攝於台南大棟山)

七葉一枝花  

(七葉一枝花    攝於台南大棟山)

 

聽說在千元大鈔的背面有“七葉一枝花”這種植物之後,

我在登山時就會特別去留意看看能不能在路邊找到它。

資料中說,它的分佈地區在1800至3200公尺之間,

但是我拍到照片的杉林溪與台南大棟山卻未必有那麼高。

可見登山時多加留意,總可以幸運地找到它的美麗身影。

 

從一根紫紅色挺立的莖上,長出一輪或兩輪綠色的輪生葉,

再從輪生葉的中心抽出一枝長長的花梗,開著奇特的花朵,

說它奇特,因為它的花萼長得像綠色的葉片,而花瓣像絲帶。

它的雄蕊與花柱的構造,看起來很像幾根香插在香爐的週邊。

說它“七葉”,“七”只是形容其多,少則四片,多達十四片。

 

它的根莖是重要的中藥材,據說是雲南白藥的成分之一,

稱為“重樓”,因為它根莖呈節狀,像層層的樓房擠在一起。

“台灣物種名錄”(TaiBNET)以“重樓”作為它中文的屬名,

應該比用“七葉一枝花”作為屬名好,因為歐洲人最熟悉的

可能是一種四葉對稱的品種,也許可以稱為“四葉一枝花”。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晶蘭 

不是蘭花,晶瑩剔透勝於蘭花

 

水晶蘭  

(水晶蘭   攝於杉林溪)

水晶蘭  

(水晶蘭   攝於杉林溪)

水晶蘭  

(保護水晶蘭的警語    攝於杉林溪)

水晶蘭  

(水晶蘭   攝於杉林溪)

 

清明假期到杉林溪,大家都忙著欣賞牡丹花,我們也不例外,

只是我們也沒錯過上午8:30~10:30 的台灣杜鵑步道免費導覽。

台灣杜鵑還在含苞待放,盛開期可能在母親節前後。

但是這一趟導覽,我們有個更大的收穫:難得一見的水晶蘭。

就在步道兩邊,工作人員特地用木條圍起來,隨處可見。

 

導覽老師特別叮嚀,這是珍貴植物,可以照相,不可以碰觸,

行走時不要離開步道,以免不小心踩死這些晶瑩剔透的小植物。

是的,它是“植物”,雖然它身上沒有葉綠素,不行光合作用,

但是千萬別誤以為是蕈類。某些分類學家還把它歸在杜鵑花科哩。

它的花就開在莖的頂端,壺形的花冠稍往下垂,樣子像個白馬頭。

 

水晶蘭是“腐生植物”的典型代表,它生活在腐植土中,

靠真菌分解腐植質的養分生存,它自己本身並不擔任“分解者”,

因此也可以說是“寄生”在真菌身上,這種寄生稱為“外寄生”。

如果要形容所謂“出污泥而不染”,水晶蘭還真是“冰清玉潔”。

下次去杉林溪時,千萬別忽略了每天都有的台灣杜鵑步道導覽。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金沙   山上出產的海中金沙

 海金沙  

(海金沙  攝於新化)

海金沙  

(海金沙的兩種羽葉    攝於崁頭山)

海金沙  

(海金沙繁殖葉背面的孢子   攝於鹿谷)

 

海金沙有三大特點:第一,海金沙屬是唯一的攀援性蕨類,

會攀爬在其他的植物上。難怪它的英文稱作 climbing fern (攀爬的蕨)

“海金沙”這個名稱可以說是“海金沙科”蕨類的統稱,

海金沙科只有一屬“海金沙屬”,底下有約40種,分佈世界各地。

台灣本產的主要是 Japanese climbing fern。咦!何必曰“日本”。

 

第二,葉片超長。它的莖橫走在土中,從莖上長出細細長長的葉軸,

葉軸上再長出羽葉。葉軸可以連續生長、無限延長,甚至長達30公尺。

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長的葉片。所以,它從地上伸出來就是“一片葉子”,

我們看到的攀藤是它超長的葉軸跟羽葉,不要把葉軸誤以為是莖。

它的葉軸攀附在其他植物上,自己的葉軸與葉軸也常互相糾纏成一大團。

 

第三,它有兩種外觀極不相同的羽葉。較寬的是營養葉,

較細碎的則是繁殖葉,只有繁殖葉的葉背才會長孢子。

它的孢子大約在立秋時節成熟。將繁殖葉割下、曬乾,然後將孢子抖落,

收集起來,成了黃色細沙狀的中藥材,這就是“海金沙”名稱的由來。

據說中藥海金沙可以治療淋病。海金沙與麻油調和可以外敷治帶狀皰疹。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咬人貓

    登山客絕對不能不知道的植物

 

 咬人貓  

(有毒植物的告示牌    攝於宜蘭明池)

咬人貓  

(咬人貓    攝於宜蘭明池)

咬人貓  

(咬人貓   攝於台南白河大棟山)

咬人貓  

(咬人貓    攝於梨山)

 

蕁麻疹是許多人常犯的毛病,發作時全身奇癢,很不舒服。

蕁麻疹的名稱來自“蕁麻”,這是蕁麻科蕁麻屬植物的統稱。

在台灣分佈最廣的蕁麻就是咬人蕁麻,台灣人稱之為咬人貓。

“咬人貓”可說是“咬人狗”的對稱。咬人狗是很大的喬木,

咬人貓卻是矮矮的草本植物,也因此碰到咬人貓的機會更大。

 

碰到咬人貓時,又癢又痛,登山客都吃過這個虧,我自己也是。

這是登山客非懂不可的植物,在陡坡攀爬時注意兩手別抓到它。

女生野放時要特別看清楚,不小心碰到屁股時可就又痛又尷尬。

咬人貓全株長滿桿狀焮毛,裡面含有蟻酸,觸碰時注入皮膚內,

這時怎麼辦?尿液可能是最好的辦法,姑婆芋的汁液也不錯。

 

還好咬人貓的辨識並不困難。它的葉子基本上是闊卵形至心形,

葉緣有着重複的鋸齒,先分成幾個大鋸齒,大鋸齒還有小鋸齒,

再加上全身的焮毛,在山林裡面很少有其他植物跟它長得像。

蕁麻屬在台灣還有一種三千公尺高山上才有的“台灣蕁麻”,

跟咬人貓基本上一樣,只是葉子小一半。下次登百岳時注意尋寶。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黃連木

  遊台南孔廟,記得探訪楷木老樹

黃連木  

(黃連木的夏日景觀   攝於台南孔廟邊忠義國小)

黃連木  

(黃連木冬日紅葉  攝於台南孔廟邊忠義國小 )

黃連木  

(黃連木行道樹   攝於台南國民路)

黃連木  

(黃連木的紅葉   攝於台南)

黃連木  

(黃連木果實與白頭翁    攝於台北中華路)

 

如果問我什麼樹當行道樹最好,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黃連木。

種樹不僅為了觀賞或遮蔭,不能種黑板樹那種長得太快的樹。

黃連木也許長得較慢,但它的木材是台灣本產的闊葉一級木,

它也是環保署選定的A級“空氣品質淨化能力樹種”之一。

種黃連木既可以淨化空氣,又可以把財富留給子孫。

 

就算為了觀賞,也值得種黃連木。它那細緻的羽狀複葉相當優雅,

它樹葉的顏色隨著季節變換,它在秋冬時節的紅葉媲美楓紅。

還有一點,它在文化上的特殊意義:它也稱作“楷木”或“孔木”

傳說子貢在為孔子結廬守墓的時候種了黃連木,表彰孔子足為楷模。

子貢也用楷木雕塑孔子像,楷木雕刻仍是現在曲阜的重要手工藝術。

 

台南孔廟園區就有一棵兩百多歲的楷木老樹,遊孔廟時記得來探訪。

據說它是乾隆年間台灣知府蔣元樞整建孔廟時種植的,

位在孔廟邊忠義國小靠友愛街圍牆內,天主堂的對面。

它的樹圍超過三公尺,不過建議大家不要進入草地跟它的樹幹合照,

那可是經過許多護樹者的努力,才有這片守護大樹的草地。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杉  夠資格號稱“台灣爺”

 台灣杉  

(台灣杉  攝於杉林溪)

台灣杉  

(台灣杉  攝於杉林溪)

台灣杉  

(台灣杉   攝於八仙山)

台灣杉  

(台灣杉的葉子摸起來剛硬刺手   攝於八仙山)

 

台灣杉是1904年小西成章在海拔2000公尺的南投山區採集到的,

1906年由早田文藏命名為Taiwania cryptomeriodes

這使它變成了唯一以“台灣”作為屬名的植物,真是“台灣之光”。

它是冰河孓遺植物,但是其實並不是台灣特有種,雲南、緬甸也有。

由於松杉柏類發現新屬並不容易,據說當時還造成轟動。

 

台灣杉跟柳杉長得很像,它的種加詞就是表示這個意思。

對我們一般觀察者來說,最簡單的區別法就是摸摸葉子,

柳杉摸起來順順的,台灣杉的葉子摸起來剛硬刺手,

台灣杉雖然原產高山地區,但是800公尺以上的地方都可以栽植。

在柳杉造林失敗以後,台灣杉已經獲得更多造林者的青睞。

 

在電視上看到楊國禎教授帶隊到大鬼湖山區探訪台灣杉,好羨慕。

據說魯凱族人把台灣杉稱作“撞到月亮的樹”,形容它的高大。

在那片原始林裡面可能有超過一萬棵這種“世界級的活化石純林”。

最大的台灣杉超過三千歲,最高可達90公尺,是亞洲最高的樹種。

對台灣杉致上最高的敬意,我們就稱它為“台灣爺”吧!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花藿香薊  大著膽子跟大花咸豐草爭地盤

 

紫花藿香薊  

(紫花藿香薊    攝於崁頭山)

紫花藿香薊  

(紫花藿香薊    攝於崁頭山)

紫花藿香薊  

(紫花藿香薊    攝於崁頭山)

白花藿香薊  

(白花藿香薊    攝於斗六)

白花藿香薊  

(白花藿香薊    攝於八仙山)

假藿香薊(貓腥草)  

(鋸葉貓腥草     攝於谷關大道院)

假藿香薊(貓腥草)  

(鋸葉貓腥草    攝於谷關大道院)

紫花藿香薊&大花咸豐草  

(紫花藿香薊  PK   大花咸豐草     攝於谷關大道院)

 

藿香薊不是藿香(唇形科)也不是薊(菊科薊屬,如南國薊),

但是它有藿香的氣味,也有那麼一點薊屬植物的形狀。

它是菊科藿香薊屬,本屬有紫花藿香薊與白花藿香薊兩種。

紫花藿香薊的競爭力顯然比白花藿香薊強,數量也多得多,

但是白花藿香薊較耐旱,因此也還是有它的生存空間。

 

在台灣還有所謂“假藿香薊”,歸在“假藿香薊屬”,

還有一種“貓腥草”,歸在“貓腥菊屬”,長得也很像紫花藿香薊。

看到藿香薊時,何妨聞一聞葉子的味道,看看是香還是腥。

然後看看葉子,藿香薊多半呈三角形、心形的,葉緣細鋸齒十幾對;

假藿香薊或貓腥草葉子較狹長,鋸齒較粗,每邊只有5-8對,常是6對。

 

藿香薊每支花莖會長出十幾朵頭狀花,假藿香薊則較為稀疏。

藿香薊瘦果上的冠毛呈鱗片狀,像是一朵朵的五星小花;

假藿香薊瘦果有15至40根冠毛,種子成熟時會像蒲公英一樣飄散。

由於紫花藿香薊的強勢作風,其他三種其實並不容易發現。

在大花咸豐草當道的台灣,大概也只有紫花藿香薊夠格搶些地盤了。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花咸豐草為養蜂引進,功過待評說

 

 大花咸豐草  

(大花咸豐草  攝於那瑪夏)

大花咸豐草  

(大花咸豐草  攝於安平)

大花咸豐草  

(大花咸豐草與蜜蜂  攝於崁頭山)

大花咸豐草  

(大花咸豐草  八瓣的喔  攝於崁頭山)

大花咸豐草  

(能不能說這一棵就是“咸豐草(小白花鬼針)”?  攝於仁愛鄉萬大發電廠)

大花咸豐草  

(很想說左邊是大花咸豐草、右邊是咸豐草,但是沒信心    攝於萬大發電廠)

 

“台灣物種名錄”(TaiBNET)中,列出菊科鬼針屬植物六種:

鬼針、鬼針舅、狼把草、白花鬼針、小白花鬼針、大花咸豐草。

後三種是同一物種 (Bidens pilosa) 的三個不同變種,主要差別是:

白花鬼針沒有白色舌狀花,小白花鬼針的白色舌狀花較小,

而大花咸豐草的白色舌狀花較大較長。(白花鬼針該加個“無”字)

 

但是野外觀察要做區別會很挫折,當大花咸豐草營養不良時,

有可能也是小花小葉,舌狀花也有可能掉了。有人告訴我:

不必再去尋找前兩者了,反正地盤都被大花咸豐草搶光了。

看全台灣不管都市農村、山坡溪邊,到處都是全年盛開的白花,

被排擠的恐怕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昆蟲食草與蜜源植物。

 

大花咸豐草是連任25年養蜂協會理事長的李錦洲先生刻意引進的,

從1976年到現在,確實給台灣的養蜂業提供了豐盛的蜜蜂蜜源。

養蜂業者為了感念他的貢獻,特將大花咸豐草稱為“錦洲草”,

但是考量到這個強大的“侵入種”對台灣生態環境的衝擊時,

李錦洲先生的是非功過,還真有待將來的生態史家評說。

 

附記:由於“台灣物種名錄”上用的名稱怪怪的,許多人寧可用“鬼針草、咸豐草、大花咸豐草”這三個名稱。

文章標籤

homerdale11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